​​认识的人越多,思考得越深越觉得很多事情并非一种表现形式。

以前总觉得,吃饭要有格调,旅行彰显财力,如果我没跟上,就某种程度上掉队了,自卑了,或者爹掉队了。空下来一秒都觉得自己呆不住,得赶紧填补自己的空虚感。

可我发现当我越来越有能力真的去表现自己的时候,我却并不这么想了。我也不想跟上大部队,我也不想充满别人认可的格调,我只想我自己舒服,买我喜欢的东西,不管贵贱,最主要就是我喜欢,我舒服。

我乐意吃大锅炖,我乐意吃地三鲜,我就不会在意别人怎么看我,我不乐意吃云南菜,不愿意吃日料,我觉得太贵,也不适合我口味。这显示出我逼格不够了吗?可能觉得别人觉得我土鳖,但是我乐意,我爱吃啥吃啥,你管得着吗?你洋气你的,我天生没有洋气气质,我吃啥我都幸福,都不自卑。

如果旅行是一次精神洗礼,是一次苦难的暂时休行,是一段时间的放空和充电,这是一件幸事,因为钱买的来轻松。但是旅行如果变成一张车票,一个定位,一个转瞬即逝的身影,一条微信,那这个钱我不花,我赚钱不容易,需要用钱的地方也很多。很多人说看过山川大河,你就不是你了,我说我看书写字的时候我也不是我,我领悟别人的人生,感受别人的情绪,怎么就不如你旅行呢?而且这有高低贵贱吗?只是因为我没在趋势里吗?趋势还不是人定的,古代不都读书作诗吗?她们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真的吗?现在这社会这句话真的反了说才对吧。

幸福的表现形式太多了,公园练太极的大爷并不代表他不如健身房撸铁小伙幸福,钱买来的东西也不一定就是更多的幸福感。钱难买来的是人对幸福的感知力,和对幸福感的把控。

内在强大,才不会把外界看的那么重,才不会别人一个行为就导致自己自卑,他去上海,我得去北京,他去韩国我得去日本,特朗普当总统了,怎么没看一堆年轻人励志当总统呢?因为这个目标是遥远又不可实现的,及时行乐才是现代人的人生标杆准则,今天的快乐今天来买,哪怕只是小小的,转瞬即逝的快乐。哪怕嘴裂开笑的弧度还没被别人看到就收敛住的快乐,他们也疯狂追求,乐此不疲,直到筋疲力竭。

海泉有个访谈说:对于那些有想法,有境界的人,如果你怕你抑郁,如果你融不进去身边的圈子,最好的做法就是给自己设定一个巨难完成的目标,每天乐此不疲地去做,可是每天也不能达到,这样就永远不会失去斗志,战斗到最后一秒。哈哈,这个建议真妙。

我反正觉得,太容易得到的东西都太廉价了,凡是经过奋斗,浸透汗水得到的成绩,那种沉甸甸的感觉就是真正的自信,不怕捅破,不怕拆穿,不用遮掩,挺胸抬头,光明正大的活着,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