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10月28日,一只名叫 Tillman的英国斗牛犬去世了。 它的主人通过社交网络公布了这个坏消息,总共获得了1万多条的评论,如果你问一只狗的离去为什么如此牵动人心,那还得感谢网络的力量。

距此八年前,Youtube 用户 RNickeyMouse 在街头偶遇正在玩滑板的Tillman,并将此视频发到网上引来第一批关注,接着它的视频上了第一代苹果的广告,后来更是创造了狗滑板100米的速度吉尼斯世界纪录。 

一只人生始终在逆袭的狗,成为了网民的宠儿,它的骄傲与幸运,你可能无法想象。

1

毋庸置疑,狗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动物之一。最早的化石发掘是在三万年前,而它被驯化的年代大约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

在西安半坡文化遗址的先民生活区中,曾发现为数众多的狗的骨殖。此外,甘肃秦安大地湾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壶上,也发现了4只家犬的形象,而且都描绘得生动可爱。

不仅仅在一万年前人与狗之间的关系已经明确,而狗的形象融入艺术品的范畴,其实老祖先们早就开始做了。

《阿努比斯雕像》埃及托勒密时期,公元前 332—前 30 年《阿努比斯雕像》埃及托勒密时期,公元前 332—前 30 年

埃及人最早信奉狼头人阿努比斯,并将狗制作为木乃伊敬献,在他们看来,狼与狗就是一种生物。

而后来,人们发现了狗比狼忠诚的地方,这也是驯养的功劳,狗的身影也逐渐从祭祀的壁画上,变成油画里猎犬的英姿。

十八世纪的西班牙画家卢西恩特斯,便以画猎狗而闻名。狩猎作为贵族们重要的社交方式,自然也使得狗狗们在人类生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

东方的斗犬,西方的马戏班,狗在人类的生活无处不在,究其原因,一则是懂事听话略通人性,二来也是其兽性和温和两种状态结合的最为平衡。

逐渐的,狗们在画布上呈现出的,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功能性辅助,也出现了玩伴的性质。十九世纪,表现女性和儿童与狗玩耍的油画开始兴起,娱乐性占据上风,文艺复兴里的人们在用狗狗作画,散播内心的浪漫情调。

《圣家族与狗》巴托洛梅·埃斯特巴·穆立罗,1650 年《圣家族与狗》巴托洛梅·埃斯特巴·穆立罗,1650 年

当然,在东方中国的明朝,皇帝朱瞻基便爱好养狗,明朝的老几位帝王在艺术一事上又向来表现突出,绘画一只狗在花园中里的奔跑自然是轻易而举。

2

不过狗在人类历史中的形象向来如此吗?

起初是用作装饰和祭祀,所以吻部较长颇为严肃,后来开始打猎,便频频出现凶猛干练的模样,再后来人们的生活水准提高,审美意识也转型为温顺的一面,而这一面温柔持续至今,成为所有人挑选狗狗的重要指标。

当然,还有另一种狗的拟人化处理,在艺术作品中的体现也在近现代逐渐流行,它们以动物的形象行使人类的权利,这种超现实风格依旧在如今延续。

《秋庭乳犬图》宋代《秋庭乳犬图》宋代

3

为什么如此众多的驯养动物里,狗会脱颖而出呢?除了它本质上的可爱、温顺、忠诚,以及人类所赋予它的有关同伴的友谊外,还有更多一层科学的解释。

有研究称——狗和人类之间存在一种正“生物反馈回路”,一方体内的催产素增高会借此回路来触动另一方体内的这一激素上升。

我们可以如此理解,当我们和狗彼此注目的时候,彼此之间就已经建立起了一个纽带,这是为数不多的,能与我们眼神交流的动物,当然会不知不觉让你爱上它。

而北川理惠似乎找到了另一种理由,他在《三行情书》里写:

如果人类有尾巴的话

说起来有点不好意思

只要和你在一起,一定会止不住摇起来

尾巴摇的如此欢乐,让你一眼就知道,它一直在爱你,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汪星人能够和人类相伴8000年的原因。


相关书籍


《这幅画里原来有狗》一书中,资深艺术评论家周文翰通过卢浮宫、大都会博物馆、故宫等博物馆的200余幅关于狗的艺术作品。

带我们回顾8000年艺术史上各种各样的狗形象,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将继续与人类为伴的狗狗们的世界。

周文翰

艺术评论家、建筑评论家、博物学家、作家。曾任《财经时报》《新京报》文化记者,后赴印度、西班牙、东南亚国家旅行和写作,2011年至今从事文化研究和写作,同时为《金融时报》《新京报》《人民文学》《经济观察报》《艺术家》等媒体撰写专栏文章和评论。曾出版博物学专著《花与树的人文之旅》,获得“2016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2016年度中国30本好书”等荣誉。


本书出版方与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合作

承诺:本书每卖出一本

向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捐赠0.1元

捐赠善款将全部投入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流浪动物

保护基地对动物的日常照料中



 编 辑丨49    

图片、参考资料均选自《这幅画里原来有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