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记:在陕西的这些日子,日日有食面条,感慨几句。

    生命中逝去的日子,我都在北方生活,一小半生活的地方以面食为主,尤其是面条,每天必吃。另一大半生活的地方以米饭为主,长期熏陶,对米饭也就习惯了,但始终坚持一点,但凡有面条,定不吃米饭。

    对面条的情感源于初,从脱离吮指抓食食物起就吃面条,一天一顿甚至两顿,花色品种繁复,口味形态不同,吃完再来碗面汤,两个字形容一一舒坦。

    可惜的是,有些面种只知道名字,字往往不会写,如burden面、lou面,最有名的则是那个biangbiang面,若非熟记那段口诀,断断写不出的。还有一些不带面字但也是面的,如老鸦(wa)头、驴蹄子、猫耳朵、海螺、麻食等等。一顿吃不完的面条,剩下的第二顿更为稀罕,简单炒炒就成了与弟妹抢食的对象,当然是"败"下来的多。

    对面条的情感还有一条,那就是家的味道,漂泊在外,对月凝视,那碗面便是神往的地方;踏上故土,未洗风尘,先咥一碗热腾腾的面条,便将多年的羁苦化为乌有。

    翅膀硬了是要飞的,离家求学,米饭就占据了主导地位,日日午食米饭,间或一日三餐都是米饭,早上大米粥,中午蒸米饭,晚上炒米饭,日复一日,从不爱吃到习惯吃,从习惯吃到多日不食还会想⋯⋯生活改变了口味也改变了人。

    米饭与面条,从吃的时间上看,主食面条的时间短,米饭的时间长,面条约是米饭的一半。从两者的作用上看,米饭无疑作用更大,离家走上社会,多是米饭给我精力、体力、脑力。细想想,有面条不吃米饭的习惯,真有些对不起米饭,明明在生活中与面条同等重要乃至更重要,却把米饭置于低于面条的位置⋯⋯如能称呼米饭为米饭君,我愿意道歉,委屈你了,米饭君!

    生活中也有这么一类厚薄颠倒的现象,对有的人,往往礼貌有加,隐忍有加,知心话不会说的,即使有意见有不满,或反复掂量谨慎提出,或隐而不发让它永远烂在肚子里,绝不轻易丢弃颜面怒而直陈。还有另外的人,什么都说,甚至无关的气苦也要与之发泄!可以肯定的是前者远后看近,前者薄后者厚,个中原由,大概是因亲近而放纵,因亲近而肆无忌惮。这另外的人既是温馨徜徉的港湾,也是不良情绪发泄的垃圾场,形式不代表内容,态度不代表感情。

    说了这么多不知米饭君是否释然,理解我有面条不食米饭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