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是建立在祖国医学整体观念的基础上,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

小儿推拿的治疗体系形成于明代,以《保婴神术按摩经》等小儿推拿专著的问世为标志。小儿推拿的穴位有点状穴、线状穴、面状穴等,在操作方法上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注重补泻手法和操作程序,对常见病、多发病均有较好疗效,对消化道病症疗效尤佳。

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和掐揉耳后高骨,这四个头面手法常用于治疗小儿轻度感冒,发热,头痛等症状,正如它的歌诀所说:“四穴解表兼定惊,外感夜啼有功劳。”

​开天门

位置:眉心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家长用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为增强效果,可大开天门,即从小儿眉心推至囟门。)可用作推拿的起式,小儿有何种不适,都可先开天门,正如它的名字,此法有天人相应之意。起式做24次,治疗时可推3分钟。

作用:开经络,活气血,调阴阳;同时祛风解表,醒脑明目。

推坎宫

位置:自眉心向眉梢成一直线。

操作:家长用两拇指桡侧自小儿眉心向眉梢同时分推30~50次。

作用:此法亦称分推阴阳,有疏风解表,止头痛,清热明目之功。

揉太阳

位置:两侧眉梢与眼角延长线相交处,眉后凹陷处。

操作:家长的两中指或拇指端在穴位上做弧形或环形运转推动30~50次,亦可自前向后直推,成为推太阳。

作用:疏风解表,清热明目。

掐揉耳后高骨

位置:耳后乳发际,高骨下凹陷处。

操作:家长用两拇指或中指尖在耳后乳突(隆起的高骨)下方的凹陷处掐揉30~50下,每掐3下揉1下。

作用:疏风解表,镇惊除烦。

为方便记忆,将头面四大手法的位置编成了歌诀:

天门眉中至发际,坎宫眉心延眉梢,太阳眼角外凹陷,耳后高骨乳突找。

小儿推拿注意事项

1、小儿推拿适用于0–14岁的儿童,新生儿也可做推拿。

2、做小儿推拿时,应选择避风、避强光、噪音小的场所;室内应保持清静、整洁,空气清新、温度适宜。儿童接受小儿推拿后,应注意避风,忌食生冷。

3、做小儿推拿时,医生、小儿推拿师或家长要保持双手清洁,摘去戒指、手镯等饰物。指甲要常修剪,刚剪过的指甲,一定要用指甲锉锉平。冬季推拿时,双手宜暖。

4、小儿过饥或过饱,均不利于小儿推拿疗效的发挥。在小儿哭闹之时,要先安抚好小儿的情绪,再进行小儿推拿。

5、小儿皮肤娇嫩,小儿推拿时切勿抓破小儿皮肤。小儿推拿一般可使用按摩油、爽身粉、食用淀粉等介质,以防推拿时皮肤破损。

6、小儿推拿手法的操作顺序:一般先头面,次上肢,再胸腹腰背,最后是下肢;也可先重点,后一般;或先主穴,后配穴。

“拿、掐、捏、捣”等强刺激手法,除急救以外,一般放在最后操作,以免小儿哭闹不安,影响治疗的进行。

小儿推拿手法操作时间的长短,应根据病情、体质而定,因病因人而异。在临床实践中推法、揉法运用较多,做摩法用的时间较长。运用掐法、按法时,手法要重、少、快。如果仅推拿一侧手部穴位,可不论男女,均推拿左手。

7、一般情况下,小儿推拿一次总的时间为20–30分钟。但是由于病情和小儿年龄的不同,在推拿次数和时间上也有一定的差别。年龄大、病情重,推拿次数多,时间相对长。反之,次数少,时间短。一般每日1次,重症每日2次。需长时间治疗的慢性病7天至10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可休息数日,然后进行下一个疗程的治疗。

做小儿推拿,针对不同的系统,可以进行每日1次或隔日1次的规律性推拿。做保健推拿时,穴位可以相对治疗时少取,刺激程度应略低,时间可以保持在15分钟左右。

8、小儿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是: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9、在施行小儿推拿手法时,医生、小儿推拿师或家长要注意小儿的体位姿势,原则上以使小儿舒适为宜,并能消除其恐惧感,同时还要便于操作。

10、小儿推拿的禁忌证有:骨折、创伤性出血;皮肤破损、皮肤溃疡;烧伤、烫伤;急性、烈性传染病;癌症及危重病症等。

11、每次给孩子做小儿推拿最好只针对一个问题,如果保健和治疗目的太多、推拿的穴位太杂,会影响最终效果。

12、医生、小儿推拿师或家长做推拿时,要集中精力、专注来做,即“要全幅慈心善念、无半点浮词燥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