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早上吃什么呀?”儿子小心地问我。

“吃稀饭。”我淡淡地说。

“又是吃稀饭。”儿子有点不高兴。

“那有什么菜呢?”

“土豆,你喜欢吃的。”

“啊,土豆,我要吃两碗。”听到有土豆,儿子一下子就高兴了。

孩子是不会装的,不高兴就是不高兴,喜欢就是喜欢,哪怕只有喜欢吃的一盘土豆也能欢呼直叫。

孩子是容易满足的,容易满足的人更容易快乐。

儿子每天早上都会问我同样的问题,我都被问的烦了,有时候不愿理他。

“做了什么吃什么,不要问。”

我不知道你们家里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做了什么吃什么,不要问。

这是我个人的态度,我的想法,我知道我孩子喜欢吃什么,但有时候也不会做他们喜欢吃的饭菜。

不知道你们是否和我一样,在做饭的时候,是否会考虑孩子要吃什么,喜欢吃什么。我们多数时间是要求孩子有什么就吃什么,不能“挑食”。

我、女儿还有小儿子在一起吃早饭,我吃饭的时候在思考问题,孩子们叽叽呱呱的在说话。

“吃饭的时候不要说话,快吃。”

安静了3秒钟不到,

女儿说:“爸爸,我能问你一个问题吗。”

“什么问题。”我有点烦,不想回答。

“前世是什么啊”

我有点兴趣,耐心地说:“前世啊,在你没出生以前的那个你叫前世,现在的你叫今生,等 你不在了,叫来世。”

说完后我继续思考我的问题。

他们又在叽叽呱呱的说话。

“不要说话,好好吃饭。”

我说的话并没有多大的作用。

吃饭的时候他们总有那么多话要说,那么吵吵闹闹。

有时候菜好吃了,他们会竖起大拇指,对我点赞,对菜点赞,有时候也会被我说地流眼泪。

吃饭的时间大概20几分钟,这短短的20分钟才是一家人零距离在一起的时间。

大概,他们把想对我说的话都留着,吃饭的时候才和我说吧。

我不知道是不是这样,但我已经习惯了他们的吵吵闹闹,没有这些吵吵闹闹的声音,确实不习惯。

虽然我们同在一个房子里,但真正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而且能一问一答说话的机会更是少的可怜。

我认为不仅要把握说话的机会,还要创造机会。

这才是有效的陪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