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了,老师找你,怎么办#小学生家长必须课# 

 

很多家长都向我表达过,特别紧张孩子犯错、挨老师批、找家长。而且现在和我们小时候不一样了,不只是找家长,老师有时还会直接在家长群里圈你,被那么多家长看到,实在太没面子了。

家长圈甚至有个热门话题叫“接到老师投诉怎么办?”说实话,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我非常惊讶。

 

你想呀,投诉的逻辑是什么?意味着孩子成了一种商品,你把这个商品交出去给老师,因为无法退货,所以老师遇到不符合他标准或不满意的情况,就向你这个生产者投诉。你被投诉,说明你生产的产品不合格,自然脸上无光,要找孩子出气。

当你和学校老师的沟通是建立在投诉的基础上时,很难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因为你的目标变成了“不-让老-师-投-诉”,而不是和老师一起帮助孩子成长。

什么情况老师会找家长

反过来想一想,你就会知道孩子犯了错,老师找你并不可怕。如果老师压根儿不搭理你,放弃对你孩子的关注和教育,那才是最可怕的。

这样一想,你就会知道老师找你,实际上在找合作方,而你也增加了一次和老师合作的机会。

如果是普通的事情,老师可以通过电话或者微信沟通,为什么非找你来学校或者在群里圈你呢?

十有八九是孩子出现了下面三种情况。

首先是孩子破坏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我们一直说中国学校的班级学生多,因此,老师要想完成教学进度,要求学生按照整齐的步调去完成学习任务是最方便、最高效的。

这种情况下,有孩子调皮捣蛋,老师看到难免会生气。

停下来管理,会耽误教学进度。于是,干脆把捣乱的孩子直接叫到办公室,以免影响别人。

等老师上完三四个班的课后,已经筋疲力尽,回到办公室看到还有一个要解决问题的孩子,第一反应自然是找家长管教。

其次是老师最担心的安全状况出了问题。

虽然孩子有时只是闹一闹、开开玩笑,但如果分寸把握不好,发生意外,就会给老师和学校带来很大的麻烦,自然要找家长。

还有,学校的考评方式也会给老师带来一定压力。你回忆一下老师请你去学校时,是不是说过“你家孩子害得班级没得到流-动-红-旗,全班一周的努力白费了”这样类似的话。

老师虽然清楚学生犯错是一种成长的信号,可当学校把学生表现作为考评老师业绩的一个指标,并可能关联老师的工资收入时,老师还是免不了想让孩子少犯错。

除了这三种情况,我必须告诉你,还有一种情况是学校过-度-管-理的产物,比如因为害怕安全问题,有的学校课间不让孩子离开教室,有些孩子上课就会嚷着要上厕所,就被老师误判为违反课堂纪律。

这类问题好解决,你可以采取态度重视、行动忽略的方式,既表示对学校的理解,同时也不用埋怨孩子,没必要因为这样的规则给孩子太大压力。

准备针对三方的应急预案

除了学校过度管理的情况,其他几类情况,家长该怎么应对呢?

我建议你分清家长、老师和孩子的三方角色定位,先准备一套应急预案

首先,先做好自己的心理建设。

别着急发脾气或恼火,而是马上告诉自己“此刻,老师需要我”。

你要这样想,尽管老师语气有些生气,甚至带有责备的味道,但毕竟他一个人每天要面对好几个班。

也许此时老师还有作业没批完,明天的教学任务没准备,或者还有家人需要照顾。

老师出于天职还是想教育好孩子,只是孩子出了让人着急的状况,想得到来自家长的帮助,所以才会一对一找你。

其次,面对老师时,也要始终提醒自己,你们是在合作。

你首先要诚恳地听完老师的话,中间不要插话,也不要辩解。如果老师提问,你就照实说,不要展开太多,让老师把想说的都说出来。

等老师都说完,你还要表明态度:“我回去一定找孩子好好谈谈”,或者“这件事我知道了,我们会尽力配合,孩子在其他方面还有什么要注意的问题吗?

我也一并提醒他。”这样,老师的情绪也就基本平复了。

老师这边安抚好了,你还要面对自家的熊孩子。

孩子有些错误确实让人生气,但不管怎样,还是要先抑制住打他两巴掌的冲动,你可以试着启动下面这五步。

第一步,使用万能金句平复情绪。

这一步是基础,只有情绪平复了,才能恢复理性。

这里,我送给你两句万能金句,一句是“小学生的屁股就是用来和地球引力做抗争的,我小时候不也是这样”,另一句是“孩子不会意识到自己在犯错,相反,如果懂得为自己犯的错误负责时,恰恰说明他长大了”。

第二步,迅速启动“代入模式”。

把自己迅速代入到孩子的状态,或者迅速回想自己犯错时的心理状态,无非是一害怕,二找借口,三自我原谅,当你把自己代换为孩子,把犯错后的心路历程走一遍后,其实就为成功地亲子沟通迈出了重要一步。

第三步,设置“隔离空间”。

家长很容易陷入孩子的事实辩解之中,比如孩子说“我没错,是那个同学先惹我的”,你就会气不打一处来,“哪个同学,怎么老师不找他”,此时的你已经不知不觉地被你的孩子设计了。

所以,你需要设置一个“隔离空间”,把自己和孩子的错误区隔开。

比如假装先不跟他提犯错的事儿,而是以“我来给你讲个故事”开头。

孩子一听你不是来找他算账的,防御心态就消除了。他会被你的故事吸引,走进你设计的轨道里。

第四步,入口从“为什么”开始。

遇到孩子犯错,家长多半没耐心弄清楚“为什么”,而是纠缠于“发生了什么”。

而对孩子来说,“发生了什么”不太重要。

这边你还火冒三丈呢,那边孩子可能早和闹别扭的同学和好如初了。

所以,不要揪着错误不放,你需要通过了解“为什么”,帮助孩子找到正确的处事方式。比如孩子打架,你要问:“为什么要打架,你是不是没想出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么被你一问,孩子会想:“是呀,真没有其他办法了吗?我好像有点冲动。

第五步,不要关闭“善意通道”。

我们说过孩子出现不稳定的行为是他在重建安全感、在寻找自我,错误也是孩子成长中不可避免的一环。

所以,不要把它妖魔化了,相反,你要相信孩子的每一个错误背后都存在一个正面动机,千万不要只看错误表象,而关闭了孩子最初的那个“善意通道”,让他失去尝试的热情。

我曾遇到过一个五年级的孩子,编了一套程序攻击了学校老师的电脑,老师气坏了,把家长找来。家长来学校问孩子的第一句话是“妈妈知道你不是存心想破坏老师的电脑,让他们无法工作,一定另有隐情”。孩子看到妈妈没有批评他,就诚实地回答“我最近编了一套黑客入侵的程序,很想试试效果怎么样”。

妈妈知道后和孩子长谈了一次,希望他变成学校电脑的安全卫士,还买了很多编程书,正向保护了他的好奇心。如果妈妈当初劈头盖脸骂孩子一顿,那就肯定不会知道他是因为好奇做错了事。

减少孩子犯错,在家培养规则意识

有了对自己、对老师、对孩子的应急预案,你是不是感觉心里踏实多了?这些虽然很重要,但它只能在关键时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你会发现,不管是破坏课堂秩序还是没有安全意识,都和孩子缺少规则意识有关。从源头上解决被老师拉警报的问题,你还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在家里帮孩子理解规律、遵守规则。

有个好办法就是和孩子一起制定家庭规则,比如写作业时,固定一个时间和地点,关掉电视、手机。这些就是家庭的规则。

和孩子协商制定规则时,要注意4条:

不制定自己都做不到的规则;

让规则成为家庭共同的底线;

规则要非常具体,才能引导孩子的行为;

制定规则不靠说教靠反复体验。

另外,全家外出旅游是孩子理解规则的好时机,孩子可以体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交通规则、文化习惯、公共礼仪等。

还可以提前做一些错误练习,比如定期召开一个家庭错误交流会,晒一晒每个成员最近犯的一个错误等等。

本讲小结

划一下这一讲的重点:

第一,老师拉警报,是在寻求家长的帮助。

第二,纠错从“为什么”开始,不要轻易关闭孩子的善意通道。

第三,减少犯错,需要建立长效机制,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思考题

请你说说孩子哪类错误是你难以容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