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哪吒》上映的时候,网上流传出一个段子,说我们80后的父母真难,从小被打着长大,好不容易翻身农奴做家长了,结果现在倡导科学育儿,倡导尊重孩子,和孩子做朋友,最重要的是不能打不能骂。

可想而知那些准备在孩子面前大显威风的家长有多憋屈。

憋屈,至少说明是爱孩子的,不论我们用不用科学的方法管教孩子,爱孩子,起码孩子会有一个愉快的童年。不是说有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而有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么。可见,爱对孩子来说有多重要,特别是生命早期,父母对孩子的爱。

13世纪时,弗雷德里克二世曾在50个婴儿身上做过试验,尽管那个试验备受质疑,但他确实证实了婴儿对于爱这种情感的需求。弗雷德里克想通过试验知道如果一个婴儿生长在无声的世界中,长大后会说什么语言。为了完成这个试验项目,他安排了许多养母给孩子们洗澡和哺乳,但禁止他们爱抚、拥抱孩子,并禁止他们跟孩子说话。这个试验彻底失败了,因为50个婴儿全部夭折了。

虽然这个试验项目备受质疑,但它确确实实的说明了爱对于孩子来说是不可缺少的。

正常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这点毋庸置疑。但很多父母常常很难把握爱与管教之间的平衡。在管教孩子时会有一种约束了孩子仿佛就是不爱孩子似的错觉。于是,很经常的,出现了一种非黑即白的状态,要么对孩子处处纵容溺爱,要么严厉苛刻到孩子怀疑人生,很容易的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我所理解的爱与管教,并不是说在管教孩子的时候我们就不爱自己的孩子,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我们爱自己的孩子,所以才不舍得看他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也正是因为我们爱自己的孩子,我们才要管教他的行为。

但如何管教呢?

这个话题太大又太个人,每个家庭对于如何管教自己的孩子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方法。有的人赞成孩子犯错了对孩子进行惩罚,觉得惩罚会让孩子心怀畏惧;有的人觉得惩罚孩子不好,惩罚会破坏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

不论我们选择哪种管教方法,我觉得家庭关系的基调是基础。如果一个家庭动辄对孩子责难打骂,那么在孩子犯错时再进行惩罚显然于事无补,不仅不会让孩子有所悔悟,说不定还会适得其反,逼的孩子更加叛逆。而如果一个家庭中父母对孩子都充满无条件的爱,平时家庭氛围十分温馨和谐,那即使孩子犯了错,偶尔惩罚孩子也并不会太影响亲子关系。

有的人觉得管教孩子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还要从孩子犯错误的动机出发。

如果孩子仅仅是因为自身能力不够而出错,比如一岁半的孩子端着一玻璃杯的水,那结果90%水会洒掉,玻璃杯会打掉,这样的行为就不用去管他,我们只要教给孩子正确的方法或者父母杜绝出现这种情况就可以了。

如果孩子是为了挑衅父母或者因为其他任何恶劣的理由故意做出父母明令禁止的错误行为,那就要对他进行管教,甚至进行惩罚。

在柒七看来,任何行为,即使是错误的行为背后一定都有他出现的理由,孩子挑衅父母或许仅仅是因为他被父母忽略了而想要引起父母的关注,或许是他对父母的某些行为不满而表示抗议,不论是哪种理由,我们一定要试着去理解孩子,然后再谈管教。

七宝最近不知道从哪里学了个臭毛病,那就是咬我和他爸爸,虽然目前还没出现咬小朋友的情况,但我知道这个行为一定要坚决杜绝。因此,从他第一次出现咬人的情况开始,我就严令他不许再咬我们,但没什么用。前几天我陪他睡觉,他突然抽过我的胳膊,啊呜就是一口,咬的我一个激灵,一下子怒火中烧,想立刻教训他。

但想到最近因为这个没少教训他,所以黑暗中我默数了5之后,打开灯,很平静但也很认真的问他,为什么咬妈妈,妈妈很痛,胳膊被咬肿了(是真的肿了),很痛很痛。七宝能告诉妈妈原因吗?

一开始七宝不肯说,后来我坚持不懈的问他,并抱着他,告诉他有什么事情都可以跟妈妈讲之后,七宝开始抽抽搭搭的说想和妈妈玩。(当时内心os,我为什么要问呢,直接给屁股一巴掌好了,大晚上玩个P啊,手动捂脸~)

如果我当时直接训一顿七宝,并告诉他以后不可以再咬人之后,可能七宝当时也就安静下来睡觉了,但长远看,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他下次在我陪伴他较少的时候还会出现这个问题。所以咬人只是表现,根本的原因在于孩子想念妈妈,想要妈妈的陪伴。

为人父母本就是一场修行,而父母之道的艺术就在于辨别孩子行为背后隐藏的真实含义。

我们爱孩子,所以对于孩子的错误行为要进行管教,在管教孩子时,也一定要避免和孩子出现敌对情绪,陷入权力之争,即使是管教孩子,也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对他的爱;但在这之前,我们先要坐稳自己父母的位置,父母在有些时候可以是朋友,也可以是玩伴,但最终的角色一定还是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