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动漫业的繁荣能够持续半个世界之久,跟众多优秀人才的前赴后继,投身于这个领域是由直接关系的。

  日本的第一代动漫创作者是以手冢治虫、藤子?F?不二雄、石森章太郎、松本零士、宫崎骏、富野由悠季等为代表。这些创作者的共同点是大都出生在昭和前半期(1926年至20世纪50年代),幼年或童年时期经历过战争或战后时期的生活,尽管家庭出身迥异但都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和丰富的社会阅历,投身动漫创作除了个人兴趣爱好之外,则大都有机缘巧合的成分。这些共同点令日本动漫的发展在起始阶段就带有强烈的知识精英特质。在日本这样一个有着等级制度传统的社会里,以手冢治虫为代表这批社会精英把他们所吸收的丰富文化养分和生活感悟带到了动漫创作中,使日本动漫创作的视野得以迅速拓展,思想内涵极大丰富,艺术风格日趋多元化。所以,日本动漫的第一代创作者也可以被称为“思想家”的一代,他们实际上给日本动漫创作留下了题材范式——现今几乎所有日本动漫的典型题材,几乎能在第一代动漫创作者的作品中找到原型或雏形。

  日本的第二代动漫创作者以美树本晴彦、板野一郎、河森正治、庵野秀明、贞本义行、士郎正宗、今敏、细田守等人为代表。这一代动漫创作者基本上出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历了日本经济复苏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对科技改变生活有着切身的体会,接受过系统的院校教育,获取各种信息的途径更加迅捷和多元化,兴趣爱好广泛,内心中既有“日本第一”的自信心,也不免岛国居民与生俱来的忧患意识。更重要的是,他们是日本社会中真正意义上的“影像一代”,自幼便在漫画、电影和电视的包围中长大,对影像有着天生的敏感。而与第一代动漫创作者相比,他们通常都有较为完善艺术教育背景(包括学历教育或师徒传承),而且大都自幼立志从事动漫行业,无论是学习还是创作,都有着强烈的主动性和探索精神。也正是因为这种身份背景的差异,让第二代动漫创作者不像第一代人那么看重作品的思想性和教化功能,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如何拓然动漫创作题材领域和视觉冲击力上,可以说是他们完善了日本动漫的美学体系和创作技术体系。迄今为止,他们仍然是日本动漫业的中坚力量。

  而在日本动漫创作者的代际更替和人才队伍的形成过程中,日本动漫业独特的“学徒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日本,各种漫画杂志种类繁多,且出版周期多以周刊和月刊为主,单册的容量又都很大。这样一来,就对稿源的丰富程度有着很高的要求。单靠现役漫画家的作品,有时也难以保证填满版面,况且无论是杂志社还是漫画编辑,往往都有发掘新人,雕琢璞玉的愿望。因此,很多漫画杂志都设有面向新人画家的各种大奖赛。在赛事中获奖的新人画家,如果有加入动漫行业的愿望,杂志社将会介绍他们去现役漫画家的工作室担任助手(学徒)。而当这些助手的编绘能力得到了漫画家和杂志社的认可后,他们就能以漫画家的身份出道,开始在杂志社连载自己的漫画作品,进而拥有自己的漫画工作室。这套体系保证了漫画家队伍的新陈代谢,促进了日本动漫行业的有序发展。

  相比于漫画业,日本动画行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要复杂得多。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招募制的动画制作组织形式。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吉卜力工作室。具体做法是,在每制作一部动画前,先招募70个左右的独立动画师组成制作团队,工作室向团队成员支付计件工资。当动画片完工之后,制作团队自动解散。当时,因为专业人才短缺,同时也是出于压缩成本的考虑。吉卜力往往会雇用一些初出茅庐的新人或者是有一定水平的业余爱好者,让这些人边学边干。尽管吉卜力的这种做法,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的确是为后来的日本动漫行业培养了一大批英才,但对于其他动画公司来说,这种临时招募来的动画师,水平参差不齐,工作质量和效率都难以保障。随着业务量的扩大,他们需要一种更稳定的人才培养方式。于是,就形成了后来日本动画业的“培训生”制度。在日本,很多著名的动画公司都有培训部或附属专修学校之类的机构。这种培训不单纯是公司内部的入职培训,而是营业性的,也就是说报名参加培训的人,要自己缴纳培训费,而且只有其中的佼佼者才有机会成为动画公司的正式职员。这些参加培训的培训生一般都要经过严格的入学考试,合格者进入培训班学习,一般学制两年,期间除了基础技能的学习外,还要参加实际参加公司的业务活动,也就是在岗实习。培训结束后,公司一般会给合格者颁发培训证书,除了少数幸运儿能够入职外,其他学员大都会转到其他动画公司或者漫画工作室就职。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日本的职场文化是非常重视所谓“资格”的,经过了知名动画公司培训的学员,就具备了在动漫行业就职的资格。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愿意花钱去参加不保证能够入职的培训的原因。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动漫行业在日本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专门学校(相当于中国的中专学校)和职业高中里,开始出现了动漫专业教育。据不完全统计,现在日本开设动漫及相关专业的中等职业院校已经超过85所。这些学校中的动漫专业一般都是以实用性技能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专业划分非常精细,专业方向有漫画编绘、插图绘制、数字漫画、漫画杂志编辑、漫画脚本写作、动画剧本创作等。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的职业包括:漫画家助手、脚本作家、插图画家、美术印刷设计师、形象设计师、数字助手、DTP操作员、网页制作员、CG创作员、杂志撰稿人、新闻记者、采访记者、轻小说作家、绘本作家、动画剧本创作人员、游戏创作人员等。近年来,随着整个动漫行业的无纸化,除了基础的绘画课程外,计算机相关课程已经成为这些学校教学的核心内容。

  2000年,京都精华大学最先在日本的大学中开办动漫专业,招收四年制本科生。此后,又有20多所日本的大学和短期大学(相当于中国的高职院校)开设了动漫及相关的专业,包括东京工业大学、早稻田大学以及数字好莱坞大学等日本的著名高等学府。人才培养层次已经覆盖了专科、本科和大学院(研究生院)等。可以说,日本的动漫专业的高等教育已经成为日本动漫产业高端人才的重要来源之一。

#留字存证# 个人发表字数达到341.1万字:《外源性因素对中国近二十年动画创作的影响》由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19年5月出版。 全文放出: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链接:O网页链接 提取码:kT6S #动画#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 #哪吒之魔童降世# #中国学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