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Miller(16个月)开始了解到物品的属性及用途,并尝试通过一系列动作来表达。比如,Miller看到沙发上放着自己的口罩,他会抓起口罩,一边咿咿呀呀递给妈妈,一边试图捂住自己的嘴巴。这让我重新对“如何正确引导孩子说话?”这个话题感兴趣,赶紧找几本书恶补一下。

当看到小七老师的一本书,名字叫《小七老师育儿说:早教痛点答疑5堂课》(以下简称《小七老师育儿说》),里面有一节讲“语言能力开发”,瞬间解开了我所有的疑惑。

《小七老师育儿说》这是一本专为0~6岁孩子的父母量身打造的育儿指南,作者以问答体的形式来写。这本书轻理论重实践,非常接地气。

小七老师根据自身多年早期教育一线经验,积累了大量真实的问答案例,整理为亲子沟通,社交能力,生活习惯,科学早期教育和艺术体验5大板块,让父母们学会有路径、有方法的轻松解决各种育儿问题。

接下来,让我们来聊聊孩子说话这件事情。

一、孩子说话晚、不说话,就是语言能力差吗?


我家宝宝都1岁半了,只会叫“爸爸妈妈”,同小区只是比他小两个月的一个小妹妹,都已经能够跟她妈妈对答如流了。嘴巴上说不着急,其实是假的。

我儿子2岁了还不怎么会说话,我平时上班忙实在没时间教他,家里老人总说“贵人语迟”,让我别瞎担心。哎,真是心累!

妈妈们总喜欢把宝宝开口说话,当作他成长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但是很多妈妈往往忽略了一点,孩子学习语言是以理解和听懂为前提的。在宝宝开口说话之前,大量的听觉刺激是一个很重要的积累。


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是一个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作者在《小七老师育儿说》这本书中指出,一个孩子的语言能力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能够接收、理解对方传递的语言信号的能力,即听得懂的能力;


二是能够准确表达自我思想、意识的能力,即表达能力。

所以,孩子说话晚、不说话,并不一定是语言能力差。因为孩子只有先听得懂,积累足够多的词汇量,当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孩子才会尝试着开口说话。

二、良好的语言能力,对孩子来说有多重要?


小七老师说:语言能力的差距就是,当看到美景的时候,别人家的孩子会发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感慨,而你家孩子只会说:“哇”。

我们都知道,语言能力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技能。一个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好,意味着他在将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有更多优势和资源,总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准确表达情绪与需求

当一个孩子遇到问题,不知道怎么用语言去沟通,那么,他会用其他方式来表达,比如:打人、咬人、摔东西,或者哭等。

曾经听幼儿园老师分享过这样一个例子。

一个小女孩午睡起来还好好的,在大家准备吃下午茶的时候,这个孩子突然就哭起来,完全不知道原因的。

老师尝试猜测各种原因,还想继续睡吗?被子不会叠?想上厕所?想妈妈了?……不管怎么问,小女孩都不说,只是哭,一直哭。

在老师准备放弃的时候,看到下午茶,随口一问,你是不想吃玉米吗?小女孩居然点了点头。

这时,老师才知道小女孩哭的原因是不想吃玉米。

所以,如果孩子懂得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而不是用哭泣来代替,那么,老师能积极有效地回应孩子的情绪,也不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

2、拥有融洽的人际关系

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靠他的专业能力,而85%要靠人际关系和他的做人处事的能力。”由此看出,语言表达能力是每个人都必备的能力,且是主要能力。

我们生活在一个时时刻刻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的社会环境中,我们与外界的交流,从陌生到熟悉,从争吵到和谐,良好的语言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能否顺利地融入环境,与周围人和睦相处。

同样地,对于孩子来说,拥有良好的语言能力,可以帮助孩子去认识新朋友,去和别的小朋友建立一个沟通的渠道,让他拥有融洽的人际关系。

3、提高孩子的认知水平

小七老师说,孩子的整体认知能力和语言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也就是说,一个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越强,他因此可以获得更多的探索和学习的机会。

举个例子,我们带宝宝出去玩,当他看到别的孩子有一顶跟他一模一样的帽子,他会认为“这帽子是我的”,如果对于一些还不太会说话的小宝宝,语言理解能力有限,不管妈妈怎么苦口婆心地劝说,可能他一个下午都在纠结这个事情,都不能好好玩耍了。

而对于一些大点的宝宝,当妈妈跟他说,“宝宝,这是**小朋友的帽子,他的帽子和宝宝的帽子是一样的,我们的帽子在家里呢”,他能理解到,“有两个相同的帽子”“我的在家里”,那么,他就会愉快地这个事实,投入到下一项活动中。

据有关研究表明,在儿童越早期,他的语言能力与认知能力几乎是协同发展的。孙瑞雪曾在她的书中写到,口头表达能力是心智发展程度的表现。换句话说,一个孩子的语言能力强,他的心智就相对来说发展得就越成熟。

综上,良好的语言能力可以促进孩子认知水平的发展。


三、父母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鲁迅先生曾说,“语言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官,二也;行美以感目,三也。”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家的孩子能够口若悬河,能说会道。那么,如何抓住语言发展关键期,培养能说会道的孩子呢?

小七老师认为,父母是孩子学习说话最好的老师。在教孩子说话这件事情上,他提出了父母要注意的四大原则:

1、面对面原则

面对面就是face to face,我们在跟宝宝说话的时候不单是要让宝宝听到我们的声音,还要让宝宝看到我们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因为模仿学习是小朋友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大,很多父母忙于工作而无暇与孩子沟通,他们会把孩子”丢给“一个故事机,请记住,再好的机器也没办法取代你。相比那些冰冷的机器,你和孩子之间的交流是双向性的,在交流的过程中会产生情感的流动,这种互动性是机器无法做到的。

2、情绪饱满原则

前阵子闺蜜跟我抱怨说,她跟她老公同时给孩子讲绘本,孩子会不自觉被爸爸那种形象又夸张的方式吸引住,闺蜜感觉很受挫,她认为自己普通话标准、语言也很流畅,为什么孩子就是不买单呢。

其实,不难理解,这位妈妈违反了与孩子说话的一个原则,情绪饱满。孩子都会喜欢稍微夸张一点的表达方式,当你代入角色,声情并茂地把绘本故事“演”出来,孩子会极其的喜欢和关注。

3、循序渐进原则

孩子的语言发育大概遵循这样的规律,从1周岁开始学习说话,开始会讲的是名词,1岁半能讲动词,到22~24个月可以讲形容词、副词。从2周岁开始孩子逐渐可以讲不完整的短句(电报句)。

比如,孩子在1岁左右可以说“妈妈”、“爸爸”、“奶”、“水”,一岁半能说“喝奶”“喝水”“回家”,22个月至两周岁前后可以过渡到“大西瓜”、“红苹果”。

孩子语言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简单的字词开始,到短语,再到不完整的短句,最后是能使用语言顺畅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意愿。父母们需要耐心、正确地引导。

4、借助音乐的力量

平时在与孩子的互动中,多给孩子听儿歌、童谣,很多宝宝会喜欢有韵律的声音和欢快的节奏,大人可以跟着念儿歌,虽然孩子听不懂儿歌表达的意思,但是孩子一定会很喜欢看父母给他念儿歌时亲切而又丰富的表情、口型和动作。

在为宝宝选择音乐时,可以多选择一些短小、押韵、重复多的儿歌。比如:“12345,上山打老虎…”,这种叙述性的儿歌,能更好地吸引宝宝的注意力,也更容易模仿和记忆,对语言发展有促进作用。

总之,在宝宝学说话的过程中,父母有意识地教孩子说话,在教的过程中注意正确的方式,从而能让孩子在语言学习上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语

小七老师曾说,“教育孩子最难的地方,从来不是教育孩子本身,而是父母自己要做出改变。”我深以为然。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而且是不可逆的,作为父母,我们只能学习更科学、更专业的方法,用心观察与陪伴孩子,才能不让孩子的童年留有遗憾。

而小七老师《小七老师育儿说》这本书,对家长最为关心的各种养育难题都给出了清晰的指引,很值得我们试一试。推荐给每一位在育儿路上不断成长的父母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