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一个好爸爸”。说这一句话的,是一个正在写作业的小姑娘。

抖音上,这个小姑娘有理有据的反驳爸爸的视频,获得了无数网友点赞。

原来,小姑娘写作业时,爸爸在一旁质问她为什么学习不好,“你是没有笔,还是没有本子?”

谁知,小姑娘哭着发出灵魂回答:“我没有一个好爸爸”。

爸爸没料到女儿这样怼他,无奈地说,“你叫你妈教你吧,我懒得和你说。”

随后,女儿坐在床上嚎啕大哭,一边控诉爸爸,一边不断用衣袖擦眼泪:

“我就是比佳兴落后很多,我明明就是排在最后一名在他心中。”

“他觉得别的小朋友好,去当别的小朋友的爸爸。”

“别的小朋友是要家长的努力和陪伴才能那么好,不像爸爸三心二意的。”

网友们纷纷评论“小女孩说出了我小时候不敢说出的话”。

这个爸爸其实是很多父母的缩影,“别人家的孩子”是他们的口头禅。

虽然初心是想激励孩子奋发上进,但这种“比较”却给孩子种下了“我在父母心里最后一名,我不如人”的心理阴影。

一旦孩子有了这样的想法,父母的每一句“比较”,就是不爱他、嫌弃他的证据。

久而久之,孩子甚至会质疑自己,否定自己,这样被“比较”就容易成为孩子成长路上最大的阻力。

02

爱比较的父母,扼杀孩子的努力

综艺节目《少年说》曾有这样一个片段,让人看的无奈又心酸。

一个小女孩在台上鼓起勇气,请求妈妈不要总拿自己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哭着问“为什么我的努力你从来看不到”。

原来这个妈妈常拿她和全校第一的学霸比成绩,还总是用言语贬低她:“你看你成绩那么差,她为什么要和你做朋友?”

女孩试图和妈妈沟通,“孩子不是只有别人家的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为什么你不看一下呢?”

可妈妈却冷冷地说,“我知道我在不断打击你,因为我认为你的性格,只要不打击,你就会有点飘。”

听了妈妈的话,女孩委屈的解释,“我说了,我的性格不适合激将法,你们老是打击我,我就一定会觉得自己很差!”

女孩在台上泪奔,但妈妈始终不愿说一句肯定她的话。

最后,女孩闭了闭眼睛表示无奈,伤心地转身离场。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重要他人”,指的是:一个人在人格形成及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对自己具有重要影响的人,比如父母。

当父母一味夸奖别的孩子是如何优秀,而从不肯定自己孩子的努力时,孩子就会渐渐被“洗脑”,潜意识里慢慢相信父母的话:“我真的不行”。

丧失自信心的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努力也改变不了现状,于是庸庸碌碌过一生。

03

只比孩子,不比自己是父母的懒惰

知乎上,有人问:“为什么父母总喜欢拿自己的孩子跟别的小孩比较?”

有个匿名回答:比起逼自己,逼孩子容易多了!

说来惭愧,我曾经就是这样一个“懒”妈妈,只知道比孩子,却从没想过比妈妈。

上次朋友聚会上,闺蜜的6岁女儿涵涵能说会道,不仅主动唱了英文歌,还背诵了难度极大的《千字文》。

这样聪慧乖巧的孩子,让我们忍不住一再表扬。

也许是不想忽略其他小朋友,涵涵妈提议让豆芽表演一个节目。

可谁知这个小家伙有些局促,连一首简单的《虫儿飞》都没唱好。

回到家,我赶紧把她拉进常“谈话”的小房间,严肃地教育她:

“豆芽,比起涵涵姐姐,你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

你看她英文这么好,记忆也好……”

可谁知,豆芽却像个小大人地说:

“不能只比小孩,不比妈妈啊!”

“涵涵妈妈连走路的时候,都在教涵涵学英文,妈妈你呢?”

“陪我的时候,不是看电脑,就是看手机!”

豆芽的几句话,让我怔住了。

我不由得想起了这样一个故事:

曾有一个妈妈因孩子成绩不好,忍不住骂了一句“笨鸟”。

孩子不服气地说:“世上笨鸟有三种,一种是先飞的,一种是嫌累不飞的。”

妈妈问:“那第三种呢?”

孩子说:“这种最讨厌,自己飞不起来,就在窝里下个蛋,要下一代使劲飞。”

童言无忌,但孩子的话也告诉我们:

要想孩子优秀,首先我们要不断精进,在孩子面前做好榜样,努力缩短与“别人家的父母”的差距,才有资格要求孩子向“别人家的孩子”学习。

04

接纳鼓励,才能养出优秀的孩子

中国青年报社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83.4%的受访家长有过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孩子作比较的行为。

心理学家苏珊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一书中写道:

“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承认自己比别人差,他们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他们对自己的认识也往往来源于成人的评价。

经常遭受父母打击的人,常常容易自卑,并且会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绪中不可自拔,严重时还会患上心理疾病,导致许多极端行为。”

与其用“比较”去打击孩子,不如用“鼓励”去引导孩子。

尊重孩子的差异性,成绩不是衡量好坏的唯一标准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有些孩子或许在文化成绩上迟钝,但却在其他方面有着惊人的天赋。

周杰伦曾给北大学子演讲时这样说过:我没有念过大学,但却能站在这个舞台。我觉得不平凡的人,不一定要书念得好,而是要有一技之长。

成绩并不是衡量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

作为孩子的引路人,我们最大程度地发掘他的潜能,培养能让他受益一生的一技之长,才是送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

鼓励孩子的努力,给他不断向上的力量

江苏曾有位总考0分的孩子考出了7分的成绩,他的爸爸为了鼓励他继续努力,就买了1000元的烟花庆祝。

这个爸爸认为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跟自己比,只要今天比昨天好,那么点滴进步都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

懂得这样教育孩子的父母,才会给孩子不断向上的力量。

先成为“别人家父母”,才能养出优秀的孩子

教育并不是临时起意的敲打,而是恒久而深厚的渲染。

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有言传身教的父母在奋力托举。

智慧的父母,不会拿孩子和别人比较,而是积极成为“别人家的父母”,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父母爱看书,孩子就不会轻易迷上电子产品。

反之,父母刷手机,就不能寄希望孩子能爱上阅读。

那些只会嘴上用“别人家的孩子”来打压孩子的父母,养不出争气的孩子。

希望我们都能先成为“别人家的父母”,用爱的行动去尊重和鼓励孩子,孩子自然而然会绽放出属于他自己的独特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