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十年没有在端午节吃到粽子。由糯米加各种辅料制成的粽子更多的是被我当做三餐中的主食。烧水,开火,扔进冻得硬邦邦的粽子,半小时左右关火,一顿饭就做好了。

对于吃饭这件事,越来越偷懒。想在省时和营养上保持平衡,一些“复合型”食材就很值得囤入冰箱。比如各种剥好的混合豆子,包子,饺子,粽子等等。“子”字辈的食物都是我喜欢的。

在国内的话,是大可不必担心吃什么的,只会在食肆间徘徊犹豫——吃什么好呢?

今年的端午特别热,气温陡然升到30度。处于高纬度的伦敦,紫外线能穿透皮肤,亚洲人不愿意晒外面“有毒”的太阳,纷纷躲在家里。外面的公园,躺着一排排想要晒出“健康色”的白人。

这样的天气最适合在家切一块冰镇西瓜,一半用勺舀着吃,一半榨汁加上七喜和冰块儿,冻成冰棒吃。赖在沙发上,听着窗外沙沙作响的树林。用一整个下午来发呆,连呼吸都变得轻盈。

这样的日子换在国内就叫“好吃懒做”,老祖宗都不允许,特此发明了“端午节”来打发昏昏欲睡的夏日。

小时候,每年暑假都会待在外婆家,正值端午包粽子赛龙舟。外婆会起个大早,洗粽叶,晒粽叶,准备好泡了一晚上的糯米和腌制了一晚上的五花肉,大枣、红豆、咸鸭蛋黄每年出场顺序不一样,有时会少这样有时会少那样。包粽子这么费工夫的事没有太多的讲究,有人愿意一起包,外婆就很开心。

第一次包总是掌握不了要领,贪心地把所有食材都放进卷好的粽叶,却怎么都盖不严实,像练过头的二头肌,刺啦一下崩坏了衬衫,馅料撒一桌子。没等来大人的责备,自己却先生气,“粽子太难包啦”。外婆止不住咯咯地笑,“乖乖,少放点馅嘛。”重新叠两层粽叶,卷成筒状,先舀一勺糯米,再来一块红烧肉,加两颗红豆,还差一半才满呢,轻松盖上粽叶,拿一根白线绳顺着粽身从左往右绕三圈,再从下往上绕三圈,“好啦!”提着被缠得乱七八糟的小粽子急忙向外婆炫耀着,“我包的!”外婆又咯咯笑起来,“好好好,待会这个就给你吃。”

粽子这些年没少吃,却再没和家人一起包过。

光吃还不行,还得动。吃完粽子赛龙舟也是解暑良方。

外婆家附近的大河是有名的赛龙舟场地。几乎每年暑假都能一饱眼福。最开始是市里的一些单位组织的比赛,再后来全国的龙舟队也来了,去年暑假回国还偶遇了全球高校的龙舟竞技队,哈佛、剑桥也去了。

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国外也越来越有名,以前的粽子英文叫RiceStickyDumpling,现在换成了更洋气的Zongzi。和老外讲中国历史时,用拼音翻译挺省事儿。

公众号:旅次三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