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影视之中的战斗美少女

迪士尼动画《花木兰》于1998年上映,它改编自中国古代女子花木兰的故事。从迪士尼动画的历史来说,这部电影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花木兰》剧照《花木兰》剧照

1.首先,这是第一部以东亚为背景的迪士尼动画;

2.其次,迪士尼第一次把战斗美少女题材搬上银幕。

把花木兰的故事制作成动画并不是重点,重点在于,迪士尼不再坚持美式风格,而是日渐接受东方传统美学,变得日式,或者正在变成(风格意义上的)“日本动漫”。正因如此,它很出人意料的揭露了日本动漫对迪士尼(但迪士尼不断否认他们在坚持自我)动画的影响———还有,忘了《狮子王》这个例外吧,这再一次证实了,否认意味着通过否认的方式来承认某些事情。

本章,我想尽可能总结出一个经验主义性质的战斗美少女形象的历史系谱学。然而,这一谱系包括许多的作品,它们跨越了许多领域:动画电影,真人电影,漫画,甚至是近年来的一些电脑游戏;如果我把短篇作品也包括进来的,那这个名单就一望无边了,所以,我不能把所有作品都罗列一遍。在战斗美少女的谱系中,存在着几条主线,我的目标就是为大家描绘一个大致的轮廓。

让我们先来看看近来的一些情况。虽然有些过时,但我手头上有本1997年出刊的《Animage》,其中列出了第19届“动漫大选”的结果。我将分节讨论它,你将看到许多有关于有关战斗美少女的趣味知识。

首先,排名前十的作品如下:

1.《新世纪福音战士》

2.《秀逗魔导士NEXT》

3.《机动战舰扶子号》

4.《新机动战士高达w》

5.《美少女战士》

6.《圣天空战记》

7.《机动战士高达x》

8《机械女神j》

9.《浪客剑心》

10.《四驱兄弟》

仅仅从名字似乎很难区分其主题,但第一到第九部作品中都出现了战斗美少女的形象(其中包括一些女战队的角色)。此外,位列榜单11-20名的作品之中,就有16部有着类似于战斗美少女的活跃角色。换句话说,在1996年最有影响力的动漫作品中,大约百分之八十的主角都是战斗美少女,属实令人惊讶。

如果我们认为动画是像漫画,电影和电视一样的表达方式,一种中立的媒介,那么这一比例就会让我们觉着特别离奇。想想看,在《花木兰》之前,还没有一部迪士尼动画出现过真正的女战士(一个真正的战士,而不是一个具有战士性格的人)。即使这是奇幻类型的电影,你也可以很容易地意识到这种女主人公是多么的独特。令人欣慰的是,几乎没有人批评或分析这一问题,当然女战士本身并不是非常特别。在西方,亚马逊女战士这类角色经常出现在科幻小说和幻想世界中。好莱坞电影中强悍的女战士同样汗牛充栋,但与日本战斗美少女电影的产出量相比,这类作品仍然相对较少。这几个角色在本质上与日本严格意义上的战斗美少女有很大的不同。关于这一点,今后还将细论。

此外这种差异并不局限于动画。如今,战斗美少女的形象在电子游戏和漫画世界里同样占据主流。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战斗美少女是电视动画历史的一部分,它已经达到了它特殊的普遍性。其在日本高速的传播的现象,在西方是十分罕见的。当我们考虑到媒介和欲望的互动时,这种对比使人痴迷。这种普遍性似乎在1990年代加速了。我撰写本章的目的是追溯战斗美少女的历史,并在这样做的时候,解释我们欲望在媒介调节之下的转变。

我必须强调的是,我们不可能用一个单一的原意或简单的因果关系来解释对战斗美少女的欲望性起源(假设有可能详细说明这类事情)。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我可以说任何长期存在的现象都不可能只有一个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上的创伤也是可维持的,重复的,强化的,有必要性的。相反,为了使创伤造成持续的伤害,必须经常闪回。如果没有什么可以加强这种伤害,这种类型的伤害就不难治疗。欲望的起因也是如此,这里可能有必要假设一些在环境中的因素和机制将加强伤害和欲望。

我们之前提到的冈田斗司夫就战斗美少女的出现做出以下评论,怎么说呢,当我们两个人都作为axel节目(朝日电视台的新闻栏目,于1996年播出)的评论员时,他的评论火了。

“倒不是说女战士本身就具有吸引力,重点是这个形象从一开始就已经融入到复杂的媒介策略之中了,比如:电影,动画,游戏。性和暴力是御宅文化的基础,而我们不再把人类的梦想寄托在男性身上,就把目光聚焦在战斗中更弱势的角色上了。”

《老人z》剧照《老人z》剧照

在这里,冈田的声明是有说服力的,并且得到了曾是弱势群体人们的支持。请注意他提到了多媒体技术,对于一个从未在制作方面有过经验的人来说,提出这样的观点是极不容易的。正因如此,诠释“弱者之战的宣泄”也无比困难。战斗美少女并没有什么独特之处,我们当然也能把故事的主角换成一个老人或者一个小男孩,大友克洋导演的《老人z》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冈田同样提到了御宅文化中的性元素,虽然这一元素很重要,但并非战斗美少女的决定性力量;冈田本人只提出了两个刻板印象性质的成因“性和暴力”,显然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即使这个评论很有说服力,可我们必须要找到其他的分析视角,来超过冈田的经验主义观点。

《飞跃巅峰》机器人+女孩的创作理念《飞跃巅峰》机器人+女孩的创作理念

作为一个动画创作者,冈田很清楚自己运用战斗美少女形象的意图。正如我在书的开头提到:ova企划的杰作《飞跃巅峰》源自于一种明确的创作理念,即“一个女孩和一个巨大的机器人”的组合会很受欢迎。然而,动画的实际生产过程明显偏离了最初的计划。最终一部一流的动画诞生了,它不仅是一部成功的动画片,而且还是一部同人作品。这一事实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思考战斗美少女。创作者可能是很有意识的在脑海中形成这一系列的计划,“如果我们把一个半裸的女孩放在一个巨大的机器人身上,让她战斗,作品就会成功。”这是一个矛盾,我们必须考虑到一件作品的成功可以以一种形式表现出来,这种形式违背了作者的意图。如果没有被称为被称为战斗美少女的具体对象的特定现实,这将是不可想象的。这部作品对于战斗美少女的系谱研究非常重要,所以稍后我会更详细地讨论它。

宫崎骏与《白蛇传》

《白蛇传》剧照《白蛇传》剧照

宫崎骏的动画生涯起源于他高三时观看了1958年的东映动画《白蛇传》。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动画,因此对女主角产生了感情,并奠定了其日后的风格。该作品描绘蛇精白娘子与人类青年之间的悲剧爱情,是日本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全彩色动画电影。然而,在后来的几年里,宫崎骏却批评,《白蛇传》是一部粗劣的作品,没有思想价值,并回忆说,他曾有过的那种浪漫感觉只不过因为其承担了“真实女孩的替代品”。或者更确切地说,呈现了一个女孩应该有的样子。而他的这一理论在很多方面都很有趣。

爱上一个活泼的战斗美少女,就等于在动画作品中寻找性感力量。通过动画电影表达性观念似乎已经在日本早期的动画长片得到了体现。《白蛇传》有一个场景,白素贞与一个试图阻挡她爱情的和尚法海战斗,女主人公白娘子可以说是最早的战斗美少女之一。无论这个战斗美少女是否有意“性感化’,显然,她对于年轻的宫崎骏有着性暗示。在两个层面上,这个事实都是意味深长的。

在西方的主要动画作品,几乎没有刻意表现“性”的例子。动画可以用来表达性欲望的想法是难以想象的。相反,日本动画涉及性本身就是一个丑闻,许多国家甚至会对此过度反应。即便是宫崎骏的动画,在西班牙等过也会被评为M级。我们先暂且不提这是一种健康的直觉,还是一个虚弱的民族国家的奇怪免疫反应,总之,这一点是存在的。

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该记住“性”在日本动画历史中的主要地位,这一事实还有另一个更重要的迹象:即在动画历史的开始阶段,日本就萌发了有关“性”的苗头,而这种“性体验”对一位很重要的艺术家产生了近乎创伤的影响。

《白蛇传》剧照《白蛇传》剧照

为什么《白蛇传》是宫崎骏的创伤?这一点也可以从宫崎骏对这部作品的态度上看出来。他拒绝让动画成为垃圾,并且坚持;那些看起来十分漂亮的女孩实际上在不断地承受着未知和重复的创伤。这个故事对他来说是性意识的经历。这次经历的创伤难道不是铭刻在宫崎骏的笔下吗?“我喜欢这部片子,但它是糟糕的。”宫崎骏可以一直拒绝承认这部作品对他的影响,但他永远不会最终否定它。

宫崎骏没有直接受到这次经历的伤害,但他也没有试图忘记这件事。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有意压抑。有些人说,因为这个原因,动画的“性”启蒙不能被认为是一种创伤。但这些人错了,年轻的宫崎骏爱上了动画电影中的女主角。这种经历本来就是美好的,但他仍然为这样一个事实所困惑。他被强迫在一个虚构的领域之中讨论快感,此时,作为爱慕对象的主人公却成为了性客体,但因为她来自二次元,因此永远无法得到。在宫崎骏后期的职业生涯中,这种创伤性继续表现为一种明确的“分裂”。

宫崎骏小心翼翼地避免着作品中的性意识,但性的影响始终挥之不去

宫崎骏对所谓的动画迷态度很冷淡(他很谨慎地使用御宅族这个词语)。他完全漠视粉丝的一些言论,因此说过:“无论你制作的东西多么垃圾,却总是会吸引一些动画粉丝。”或者“我知道我的动画会受到一些动画迷的支持,所以我直接朝着非动画迷所喜欢的方向努力就好。”正如人们之前所说的,宫崎骏坚持认为,爱上动画女主角是一种替代性体验;而这种情况无非是一个通往成人之路的过渡阶段,最终,这份情感只会被一句“洛丽塔情结”一概而论。不论宫崎骏的立场是什么,谈论他的作品中究竟是无害的。因此,毫无疑问,宫崎骏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克拉莉斯,娜乌西卡)在动漫的性欲层面上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然而,他究竟为什么如此强调这些年轻的女孩呢?宫崎骏本人曾经尝试过阐述这一点,但给出的大多数都是些模糊不清的词汇,比如“因为这样看起来更真实”或者“因为我尝试着将其赋予感情。”这种语调,与他对于日本动漫的精准分析明显有所不同,他似乎在尝试着与此保持距离。我同样也意识到了他背后的创伤与重复。毫无疑问,宫崎骏作品之中的战斗美少女,来自于《白蛇传》的性经验。

然而,这种创伤与重复,却与动漫的历史密不可分。我们明显地可以就战斗美少女这种表达方式,对日本的动漫进行一次考古学审视。在每一世代,都会形成并重复自身的集体性创伤。随后,创伤又被下一世代所继承。一种重复的思想图式,存在于日本动漫的历史之中,那么,接下来,我们不妨先梳理一遍日本动漫的历史。

战斗美少女简史

1960s

20世纪60年代可以被视为战斗美少女病态重复的“史前史时代”。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一些先驱性的作品,也可以看到一些重要的作品,我在这里列举一些,但这些似乎仍旧不可以构成我们这个话题的中心论点。

《人造人009》海报《人造人009》海报

首先,是石森章太郎在1964年《少年Sunday》杂志中连载的漫画《人造人009》(随后在1968年改编为动画)。这是一部典型的石森章太郎作品,属于早期的科幻战队类型题材。其中,有一名人造人队员(弗朗索瓦·阿尔达努)为女性,从此以后,无论是动漫还是特摄,这种战队题材都包含着女队员。我们可以称之为“飞溅的玫瑰之红”。石森章太郎引入了战斗美少女角色,并将其赋予自我意识描写,其中,在他1967年的作品《人造人009:怪兽战争》中更体现了这一趋势。两部作品中,女性角色比起女孩更像是一个成熟的女人,因此,较之战斗美少女,不如将它们称之为石森章太郎对于性与暴力独特的联系的“发现”。

石森章太郎同样也是《彩虹罗宾》的主要制作人之一,《彩虹罗宾》是一部首播于1966年的动漫,其中出现了一个名为莉莉的女机器人,还有就是《铁臂阿童木》中的小岚。在同时期日本之外的科幻作品中,例如《星际迷航》,其中的女性角色也仍然是一个没有台词的龙套,也并不是作战者。日本的动漫作品中,莉莉虽然也参与战斗,但她最主要的角色还是军队护士,而非战士。近来日益剧增的疗愈性战斗美少女形象早在那个时代就已经被建立。

石森章太郎继续设计着这种假面骑士形象,例如90年代编剧的《美少女假面骑士》,作为东映特摄的拳头产品。他是一个影响了整个战斗美少女的类型史的男人,直到如今依然很大程度上沿袭着他的理念。

《魔法使莎莉》受到了美国电视剧集《家有仙妻》的影响,只不过将家庭妇女变为少女

1966年,根据横山光辉脚本制作而成的电视动画《魔法使莎莉》首播。这使得“魔法少女”成为了一个沿袭至今的独特类型。近来大火的《美少女战士》既是战斗美少女题材,也是魔法少女题材。另两种类型有机结合在一起。因此,我们可以认为,《魔法使莎莉》是战斗美少女题材的一个全新的起点。然而这部作品实际上是受到了美国电视剧集《家有仙妻》的影响,只不过将家庭妇女改为了少女,在日本的改编中,刻意强调了年轻化。当然,至于这部作品主要面向儿童和少女,则见怪不怪。但有趣的是,比起子供向节目,它更像是一部典型的成人向作品。

《骑士公主》剧照《骑士公主》剧照

动画《骑士公主》首播于1967年,根据手冢治虫的同名漫画改编,主要内容是关于一个雌雄同心的女孩蓝宝石的冒险故事。蓝宝石被当作王子养大,并且担负了继承王位的重任。与其说是战斗美少女,不如将蓝宝石称作“男装美女”,因此这部作品实际上是一部边缘性质的战斗美少女作品。手冢治虫是宝冢全女班歌剧团的粉丝,而《公主骑士》则完全展现出了宝冢的影响,所以我们可以将这种类型成为“宝冢式”。

毫无疑问,就在手冢将战斗美少女题材作为自己第三部作品的主题时,这一传统就已经在动漫历史上扎根。正如我接下来所说,选择这一题材的不仅手冢一人,还有同时期其他的动漫大师,比如说大友克洋,以及宫崎骏。他们都创造了深入人心的战斗美少女形象,因此,动漫界进行着一个转向,战斗美少女成为热门题材。

就在1967年同年,藤子·F·不二雄的漫画作品《飞人》同样被搬上电视屏幕,其中,主人公帕门有一个女同伴,名为帕可。这部作品之所以值得一提是因为第一次引入了“变身少女”的概念。同样,我们还应该考察一下帕可的真实身份:流行歌手/偶像星野堇。这也同样奠定了日后动漫的“爱豆化”。

《鲁邦三世》的峰不二子《鲁邦三世》的峰不二子

同年,还有一部作品:《鲁邦三世》。其中就有一个相当迷人的战斗女主角峰不二子,这部作品直到2000年仍有连载(尽管已不是原作者)。这种不断由不同作者戏说胡说,改编乱编的故事有如中国的孙悟空故事。而不二子则是邦女郎形象,是成熟的战斗女主角,因此当谈到战斗美少女的谱系学之时,这类作品不应被忽视,但也不应该成为重点。

同样,在这里,我还要提及特摄剧《赛文奥特曼》,该剧可以被视为“飞溅的玫瑰之红”题材,原因在于奥特战队的一名队员友里安奴。当然,尽管这个角色存在于全剧之中,但菱见百合子饰演的安奴则是一个纯粹的女性角色。在《赛文奥特曼》的一些小男生粉丝之中,安奴是他们的爱豆,也是一个理想化的客体。如今这位女演员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她及其自传依然十分受欢迎——这与她扮演的角色是分不开的。在虚构世界之中,安奴是一位如此迷人的战斗美少女。

简·芳达简·芳达

1967年在欧美同样诞生了一部非同寻常的科幻电影:简·芳达主演的《太空英雌芭芭丽娜》。芭芭丽娜穿越外太空,打败邪恶的化身杜兰杜兰。这部作品同样可以被视为“战斗女主角”;芭芭丽娜是一个可爱又强大的女英雄形象,其战斗服装充分突出了性感要素。这部大作和1966年上映的《史前一万年》火爆至今,但后者能让人记住的,也仅有拉寇尔·薇芝饰演的光彩照人,英勇威武的女主角了。

望月彰的漫画《V形标志》起始连载于1968年,而浦野千贺子的漫画《女排No.1》于翌年首播,这两部作品都是关于体育少女的故事,并且应该被列为“决心与毅力”之列。还有本章一开始提到的《飞跃巅峰》是对于这类作品的戏仿,其中简述了一个无需牺牲自己女性特质的战斗少女。为了维持角色的自洽,我下面讲起的西方作品中的战斗少女通常会以牺牲自己的女性特质作为代价。但日本的战斗美少女永远以纯洁,虚弱,甜美著称;而相似角色在西方十分少见。

《太阳王子》海报《太阳王子》海报

1968年上映的《太阳王子》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由高畑勋与宫崎骏两位动画大师共同打造。尽管这并不是一部战斗美少女题材的作品,但女主角希尔达却十分著名。她的形象也是至今很多观众观看这部作品的原因,更是这部作品被封神的原因。

那个人,他是谁,他是谁,他是谁,他就是那恶魔——恶魔——人——恶魔人~

另外一名60年代著名的动漫制作人是《破廉学园》的作者永井豪,他在1968年起开始在《少年Jump》连载漫画。在《魔神Z》中,永井发明了作为性客体的战斗美少女。但永井豪作品中战斗美少女的发源仍然是他的处女作《破廉学园》。在这部作品中,战斗美少女角色以机关枪作为武器,身体半裸,这一形象同样出现在日后很多作品之中。

《甜心战士》有意地进行性描写《甜心战士》有意地进行性描写

永井豪创作的一部关于变身美少女的《甜心战士》在1973年被搬上电视屏幕,近来也有重置,以及剧场版发行的消息。讲述了改造人战士Cutie Honey与杀父敌人豹爪帮战斗的故事。很明显,《甜心战士》有意地进行性描写,当女主人公变身之时,会出现裸体。永井豪的另一部作品《恶魔人》,则在精神上影响了90年代最著名作品《新世纪福音战士》。总之,永井豪发现(或者说发明)了最典型的御宅族系的性欲。当他的作品与同时期另一位以性描写著称的作者秋山乔治进行对比时,这一点更是昭然若揭。

我无法在这里赘述更多,因此仅仅选择了两位最有代表性的作者。毫无疑问的是,永井豪有着将现实转化为强而有力的虚构世界的魔力,其中一点,就是他的作品中主人公通常会在结尾去世。而秋山则在认清绝望与无助的存在的同时,认同了现实。他的作品也无意地成为了对于生命的颂歌。对于他而言,虚构仅仅用来为现实服务。我们也可以在《守财奴》中对于金钱的描写以及《浮浪云》对于风土的描写之中发现这种从属性。永井豪和秋山乔治的区别在于“御宅”和“非御宅”。而至于性欲方面,永井豪更多偏向于妙龄少女,秋山则着眼于描绘熟女主角。

接下来,我将着重描述永井豪70年代以来的作品。

1970s

1970年代,尤其是前五年,“御宅族系文化”逐渐呈井喷状态。战斗美少女的谱系学同样也将迎来全新的内容。东映制作了黑帮题材电影《女番长》。这部影片之所以值得注意,是因为其独特的类型。我不会详细地解析这部作品因为这部作品本身并不出名,但我会将之与接下来着重讲述的一部作品《飞女刑事》相提并论。

《爱你!爱你!魔女老师》是一部1971年首播的真人特摄剧,主人公是一名保护着人类和平,为防止地球上的人类变成机器人的魔法少女老师的故事。尽管这并非是一部动漫作品,但毕竟也涉及到了作为战斗美少女的主角。变身少女早在60年代的《飞人》(1967),《小魔镜》(1969)中即已经出现,但这是第一部出现在特摄领域的“变身少女”题材。其中,这部作品同样根据石森章太郎的漫画《千眼教师》改编。而手冢治虫同年首播的《神奇糖》与其说是战斗美少女,毋宁说是性教育。故事的设定是如果女孩吃下了一块神奇糖,就会变身。没错:变身实际上不过隐喻着加速成长,发育。

《科学忍者队》剧照《科学忍者队》剧照

《科学忍者队》这部首播于1972年的动画同样是一部划时代性质的作品。其画面的复杂细节是之前所未见的,并且毫无疑问地成为了御宅族文化的奠基作品之一。当年,我追过这部作品,并感受到了和直接作品截然不同的震撼。其中,科学忍者队中有着一个少女角色,名为天鹅June,她的形象则可以被视为“飞溅的玫瑰之红”。而她鲜明的个性则在相似战队类型作品中的女主角行列中实属罕见。使用导线或飞刀作为武器。即使在战斗美少女的漫漫历史长河中,这种“直接”呈现仍然实属罕见。同样,这部作品也开创了没有出现机甲的机甲题材,但当时的潮流依旧是以巨型机器人为主。

70年代以降,还有几部和永井豪有关的战斗美少女作品。首先,是1972年的《魔神Z》(动画版)和《恶魔人》(动画版);1973年:《甜心战士》(动画版),《斗魔王杰克》;1974年,则是《穴光假面》(真人特摄剧版本),等等等等。也许我应该把《甜心战士》和《穴光假面》两部作品单独拿出来进行讨论,因为这两部战斗美少女作品的女主角是有着性隐喻的。在担任石森章太郎的助理之后,推出了这些原创作品,当将这两部作品和石森的作品进行比对的时候,就可以发现两者气质十分一致,二者都无耻地对战斗美少女进行性幻想。此外,二者皆存在着科幻大背景,同样经常根据漫画改编。同样,当我前面提及石森章太郎的时候也说过,如果说他们没有在创作过程中考虑到性是绝对不可能的。对此,二者身上都有着决定性的证据。在永井豪的作品之中,我们通常可以看到一种激进的个性,相比之下石森章太郎就保守了许多。这也正是二者之间作品承载的本质性不同之处。例如对于时间的描绘是一个重要的切入角度,这些我将在第6章中继续考察。

根据山本铃美香作品改编的《网球甜心》首播于1973年,这是一部通过在一位严格的教练指导下的网球少女们的成长作为主线而进行的校园情感剧。这部作品可以被归类为“决心和毅力”之列,并且深深地影响了御宅族系文化。我们前面提到的《飞跃巅峰》(日文中“登顶”之意)就是对这类题材的戏讽作品。

《宇宙战舰大和号》剧照《宇宙战舰大和号》剧照

永井豪的作品在70年代达到了巅峰,然而,1974年,同样也诞生了《宇宙战舰大和号》这部划时代性质的作品,该作品根据松本零士的同名漫画改编,在作品之中,大和号是一艘为人类寻求未来的宇宙战舰,此时的地球逐渐遭受到加米拉斯射线辐射,不适宜人类居住,因此大和号必须争分夺秒登上伊斯坎达行星,向高智慧生物寻求消除辐射污染的装置。尽管很多观众不了解原著漫画,但自从1977年首播起,这部剧就引起了轰动,世界观也比起前面的《魔神Z》更有说服力,角色更为复杂。充分开辟了战斗美少女形象在御宅界的市场,并存在着一个“飞溅的玫瑰之红”型女主角森雪。她是一名女战士,却与此同时作者强调了她的女性特质。这一角色充分影响了之后的作品。相似地,从漫画到动漫最终成为长片作品也展现了此时的跨媒介发行状态。由于这部作品,动漫爱好者以及入宅群体发生了极大的增加。

70年代的御宅市场空前飞奔猛进。第一届Comic Market举办于1975年,规模逐年增长;如今,已经成为了吸引50多万人参与,举办时间长达3天的盛会,如今,在日本,没有其他的任何一个活动能与之相比。

1976年,第一批家用VHS录像带发售。正如冈田斗司夫所说,录像带的发展决定性地带动了御宅族的发展,同年,也诞生了OUT,也就是随后我们所说的动漫杂志,更准确一点,就是同人志。这一杂志随后被亚文化群体奉为圣经,是御宅史上的里程碑。

1975年,石森章太郎先锋性质的特摄剧《秘密战队五连者》开始首播,战队题材自《人造人009》起又一次复兴。从此以后,五人战队,以及其中一或两名女队员的配置成为了特摄剧的标配,沿用至今。

《红花侠影》剧照《红花侠影》剧照

同年,电视动画《红花侠影》(又名《塞纳河之星》)首播,这部作品沿袭了《骑士公主》和《凡尔赛的玫瑰》以来的“宝冢式”传统。故事背景设定在法国大革命前夕的巴黎,一个蒙面骑士与邪恶的压迫人民的宫廷作战,而这位骑士的真实身份是一个女孩,是玛丽·安托瓦妮特的妹妹。此外,同年首播的《时间飞船》则是一部十分受欢迎的喜剧作品,这部作品的人物性别配置也很有趣,通常是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组成的小搭档。每一集,他们都在寻找着不同的财宝,打败一队敌人,其中包括结尾得女boss及其两个小弟。因此,这类作品实际上揭示了战斗美少女类型图式的悖反性:将战斗美少女与强大的成熟女性对立起来(“成熟=邪恶”逻辑在战斗美少女作品之中屡见不鲜,我们当然也不要忘记达杰所描述的女孩对抗成年人的战争)。古贺新一也在同年出版了漫画《黑暗法师》,这部恐怖题材漫画的女主角黑井美沙是一名修炼黑魔法的美少女。这类暗黑题材随后十分少见,反而魔法少女题材很是汗牛充栋。或许这也是它经久不衰的原因。直到90年代,还诞生了一部TV剧集,以及三部真人剧场版长片

《飞女刑警》真人版《飞女刑警》真人版

和田慎二的漫画《飞女刑事》于1976年开始连载,并于80年代改编为真人剧集。作品之中主人公女番长神田琴美使用悠悠球和樱花束作为武器,对抗邪恶,以便执行警方无法在学园中执行的任务。慎二的作品瞄准的理想观众是那些喜爱大女主形象的小女孩,与御宅族的性欲望基本上无关。然而,就在80年代改编的真人版本中,阵容却大多是当时最富盛名的偶像派担任(齐藤由贵,南野阳子,大西结花,浅香唯),这一作品的主旨也随之而大幅度改变。原著中的角色大多是一群留着短发的假小子形象,但出现在电视上的,却是一群甜美的少女偶像。我们可以注意到她们身上穿着的水手制服,款式在现实生活中很是罕见。既中性化,又突出了她们身上的女孩特质。《飞女刑事》证明了,混合了可爱与力量的战斗美少女形象同样可以毫无违和地适用于真人剧集,也就是“变装”类型。这其中包括了我前面所说的宝冢式。当然,我也不会将其称之为“中性风”因为我想要突出这其中对主角的性与性别描写。

1977年首播的动漫作品《棒球狂之歌》改编于水岛新司的作品。这是一部关于决心与毅力类型的作品,主角是日本第一名女性职业左投手水原由纪,她加入了东南联盟最弱的团队TOKYO METS。尽管这部作品并不是十分成功,但随后被电影化。描写棒球少女的作品较为罕见(还有一部小说,名为《少女投手》,作者美田洋子)但直到近20年后,这一类型却被重新提及,最有代表性的就是1998年的TV动画《九公主》。

1977年,关于职业摔角少女题材的作品突飞猛涨。职业摔角本身就是一项游走于现实和表演之间的体育类型。而女性为主角的作品则对此进行了扩展,某种程度上,它可以被归结为战斗美少女谱系之中的“变装”类型。也就是说,对于粉丝而言,如果不是本着纯属虚构的原则,那么女性参战的摔角只能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故事罢了。甚至,我们也可以说,摔角手形象从来没有出现在动漫或者广告之中。

1978年首播的《未来少年柯南》是宫崎骏执导的第一部电视动画作品。作品的女主角名为拉娜,是柯南的搭档。实际上,这部作品是对于亚历山大·基作品《不可思议的巨浪》的日式改编;但人物的年龄很明显地设置为比原著偏小。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日本动漫作品之中的少年少女倾向。

《福星小子》开创了“邻家外星女孩”的题材《福星小子》开创了“邻家外星女孩”的题材

某种意义上,1978年是开创时代的一年,然而就在下一年,1979年,御宅族系文化才真正迎来了最高峰。这一年,高桥留美子的代表作:《福星小子》开始在《少年Sunday》上连载。故事关于一名。漫画关于一个高中男孩诸星当不幸爱上了外星少女拉姆的故事。拉姆由外太空鬼族派来,当她生气时,就会做出很多伤害人类的破坏,比如说释放出令人休克的高压电等等。《福星小子》中的战斗美少女有着非同寻常的超能力。留美子的这部作品最终也奠定了一个全新的题材,外星少女的到来意味着日常的终结。至于这类作品,我将其称之为“邻家外星女孩”,其中包括日后的《外来者们》(1986),高田裕三的《三眼传说》(1987),桂正和的漫画《电影少女》(1990),以及TV动画《天地无用》(1995),还有藤岛康介的OVA《我的女神》(1993),《守护月天》(1998)。

1979年,Animage出版,御宅族文化的另一个标志诞生。该TV动画根据松本零士的同名作品改编,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尝试着将自己的身体改造为机器的小男孩星野铁郎,以及指引她的,长相和其母亲一模一样的女主角梅蒂尔。梅蒂尔是机械帝国的公主,尝试终结战争。其柔和,母性的形象独一无二,吸粉无数。

《飞跃巅峰》机器人+女孩的创作理念《飞跃巅峰》机器人+女孩的创作理念

在1978和1979这两年间,最重要的作品当属《机动战士高达阿》这一作品的问世为御宅族系文化注入了深度,时至如今,这部作品已经可以堪称经典。故事的背景设定于近未来的宇宙时代,人类联合军与吉翁公国的战争。主人公是一名具有特殊超能力的NEWTYPE少年阿姆罗·雷,他通过地球联邦军的战斗机甲,与敌方进行大战。高达创造了史诗般的,不乏各种细节的世界观,这些内容可以在相关书籍之中找到分析,因此这里不再赘述。这里,我仅仅想要指,“深刻”的故事却完完全全由导演宫野真悠季一人完成,这一点也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这部史诗级宏篇巨著的随后发展,这种完全一人完成的严肃作品,岂不同样也是一场史诗级战争吗?

这部作品可以被归为“飞溅的玫瑰之红”类型,并对于战斗美少女这一题材有着重要意义。阿姆罗·雷被许多复杂的女性角色围绕着(玛蒂尔达,赛利亚,莱拉等等)。对于男主角与战斗女主角感情纠葛的着重描写,也成为了这一系列的特别之处。

说起战斗女主,雷德利·斯科特导演的作品《异形》,还有《星球大战》中的莱雅公主永远榜上有名,但西格妮·韦弗的形象起初是混杂了性感和力量的。直到《异形2》中,她的角色才真正开始展露母性,超越了性感。

男装带佬奥斯卡男装带佬奥斯卡

《凡尔赛的玫瑰》同样诞生于1979年,因为它本身也是宝冢的演出作品,因此将其与《骑士公主》共同归为“宝冢式”没有任何问题。该故事以法国大革命时期作为背景,主人公则为在皇家卫队中生长起来的男装美少女奥斯卡。

众所周知,此时上映的长片《鲁邦三世:卡里奥斯特罗城》人气惨淡。但随后,当它以录像带形式发行时,却走红异常,甚至有人声称这部作品是宫崎骏生涯最佳。上映不火反而靠录像带走红的作品比比皆是,例如电影《银翼杀手》;这同样说明了御宅族文化的“滞后性”。尽管《鲁邦三世》中并没有战斗美少女的形象。但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一个类似的角色:20岁的公主克拉莉丝。一个兼顾可爱,纯洁,温和,而又有攻击性的角色。我们从中不难看出宫崎骏的个人元素,正是这些元素组成了随后《风之谷》的娜乌西卡。

《哪吒闹海》剧照《哪吒闹海》剧照

同年的中国,动画长片《哪吒闹海》诞生,该作品同样在日本赢得好评。在中国的动画作品中,主角大多是小男孩,《哪吒闹海》也不例外。正如上图所示,该片的主角虽然是一个小男孩,但他的性别特征并不明显。因此,乍一看,我们也许会认为主角是一个女孩,而日本动漫的中性风格同样有章可循。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很明确地推测,中国的动画作品也许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了日本动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