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文共2775字,阅读时间约4分钟

“你小点声!”老公一脸黑线,扯着嗓子对着二宝喊。

“我要玩,要玩!”

二宝横七竖八的躺着,声音比爸爸还要高出不少分贝。小脚丫甚至伸到了衣柜里,反正就是不服,也不管爸爸脸色多难看。看这架势,再看看身边睡着的大宝,我低声跟宝爸说:

你出去吧,关上门,我来哄老二睡觉。

他愤然离开,二宝哼唧了几声,走到我身边,顺势躺了下来。接着爬起来,又去拿了小被子、小枕头,躺在我身边准备睡觉。我把胳膊垫在他脖子下,调整了下姿势,确定他没什么不适,手握着他的手,开始假装睡觉,三五分钟后,二宝也睡着了。

每天中午哄睡,宝爸都要跟二宝较劲一阵子,好像天敌一样。俩孩子睡着了,我走出去,看着窗边的那个男人说:“嘿,兄弟,老大、老二都睡了!”

他一副不可思议的样子看着我,然后伸手竖起大拇指,又转过去了脸,好像还在生气,为啥二宝就不听他的?就这事儿,我特意跟他Battle了一会儿。为啥孩子就是听不进去呢?原因还在家长身上啊!

“小声点”,为啥对孩子说一百次也不管用?

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和儿童精神病学教授艾伦·卡兹丁(Alan Kazdin)说,仅仅知道大喊大叫本身不好是没有用的。它其实并非一种管教孩子的策略,而是你自己的一种发泄手段。

宝爸认为,自己已经很控制情绪了,也知道科学育儿,不该对孩子喊叫,可这孩子挑人,只有妈妈哄着才好使,他怎么说都不管用。

我问他:“真的是这样吗?你要是预设了这样的结局,那我们的孩子,一定是有问题的!”

宝爸沉思了好一会儿,没说话。

俩孩子都是我一手带大的,宝爸去年才正式加入到带娃队伍中来。以前工作忙,管的也少。但我觉得,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你喊孩子‘小声点’,你自己小声了吗?”

每次哄孩子睡觉,他都习惯威胁“教育”一番:

“别玩了,赶紧睡!”

“小声点,你睡不睡?”

“干嘛呢,过来,睡觉!”

“躺好了,闭上眼睛!”

事实上,他在说这些的时候,自己声音很大,而且板正得坐在床边,凶神恶煞的对着孩子们。这样的氛围,孩子能感受到的,大概只有“爸爸很凶”、“爸爸生气了”,睡觉什么的,他根本没概念,一时也想不到的。

家长常常将自己置身于权威的境界,却很少把孩子当作有思想的独立个体。好像孩子听话和顺从,就是应该的,这样做父母真的对吗?

心理学家对表达哪些事情该用怎样的声调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即使处理同一件事情,不同声调也会收到不同的效果。

家长批评孩子用大声,孩子很难接受。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声音过大,孩子会受到高分贝影响,根本不管,你说了什么,而是想着,如何跟你反抗,争执,反正要超过你的声音!

如果父母能低声调一些,情绪平和点,孩子的接受程度,也会大大提升。平时我跟孩子们说话,声音不大,因为本身有甲状腺结节,不能生气,再加上我声线的特殊性,很少大嗓门喊。音量过大,脑袋会觉得缺氧,周围声音太大,我也会不舒服。所以,俩孩子习惯了,‘声音不大’的妈妈,而面对爸爸的高嗓门,自然抵触情绪多了很多。

带大宝上幼儿园,路过五楼,里面传来孩子和妈妈之间的对话:

妈妈:“快点,马上要迟到了!”

小女孩:“妈妈,你声音小一点!”

妈妈:“我小声说,就不迟到了吗?”

小女孩:“你喊有什么用?我不知道要迟到了吗?我也认识闹钟的!”

“……”

那个瞬间,我仿佛看到了宝爸和俩娃相处的某些日常时刻,好像就是这样你跟我喊,我跟你喊,最后谁也不会好好说话,一个比一个声音高。

那些对孩子大喊的父母,他们的孩子最后怎么样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小被父母喊大的孩子,长大后势必也是如此,骄横、缺乏同理心,很难站在别人角度思考问题。

宝爸在窗边抽了一颗烟,然后转身跟我说:“我现在遇到的问题,跟我妈当年遇到的一样样的!”一句话点醒了我,老公只是在践行他所”经历的“育儿”经验,这和他的成长环境有很大关系。

老公是单亲家庭,爸爸很早就不在了,婆婆一个人把他拉扯大,着实不容易。他以前跟我说过,自己小时候不听话,不睡觉,被妈妈用扫帚打到屁股肿了好几天。那时候他才4岁,妈妈要上夜班,工作单位离家远,下午一点就得出门。如果他不睡觉,妈妈锁门走他就会哭上一下午。只有他睡了,妈妈才能安心去上班,姥姥会在下午过来接班带他。那时候的他,对睡午觉充满恐惧,醒了妈妈就不见了,所以,每次都不肯睡,每次都要挨打。

而现在他成为父亲,在面对孩子睡午觉以及很多事情上,都潜意识在效仿婆婆的做法,即使他努力调整。刚生大宝的时候,他也说过,会好好学习,当个好父亲,让孩子幸福、快乐的成长。

可一旦遇到孩子不听话、不睡午觉诸如此类的事情,他内心的情绪小怪兽就被放出来了。小时候他经历的,让自己的娃儿们也经历了一番。

身边有位朋友,他常常跟我吐槽,自己带娃怎么也不“上道儿”,说是下不了手。老婆则是咔咔一顿喊,每次孩子都吓得躲在墙角,他也不知道怎么帮忙才好。聊过几次,我才知道,他是独生子,小时候父母也很少打他,都是跟他和颜悦色的说话、讲道理。而他老婆从小姊妹多,父母顾不过来,经常遇到事情就是一顿喊,先唬住了再说

你看,小时候被父母喊,长大后,自己也成了“施暴者”,对自己的孩子难和颜悦色。

为人父母,请学会好好说话

卡耐基说:“如果你希望成为一个善于谈话的人,那就先做一个愿意倾听的人。”

父母跟孩子不能好好说话,却埋怨他们不听话,事实上,一个不会倾听,一个不愿意听,除了声音大小,就是态度让人难以接受。

看过一期《爸爸去哪儿》,其中的林永健父子,给我印象最深刻。有一期是需要大家排练节目,林永健凡事亲力亲为,很认真。可儿子大俊却不听指挥,甚至在捣乱。最后两个人争执起来,林永健说:“为什么不听我的,我是你爹!”接着他郁闷的走了出去。

这个真人秀节目我关注时间最长,也看到了很多父母的无奈。

不只是明星爸爸们,我们普通人也好像习惯“我是老子,你必须听我的!”,比如文章开头聊的宝爸,文中写道的宝爸跟他妈妈的经历,这些都是父母跟孩子站在了对立面。不能好好听孩子说话,不好好说话,孩子怎么会听你说话呢

家不是“一言堂”,也不是Battle的场地,我们没必要争输赢,更不必跟孩子较量高低。跟孩子好好沟通,也是尊重他独立个体的存在。让孩子用上帝视角仰视父母,是不是太过分了?

我问宝爸:“你想要一个事事听话的孩子吗?”他摇摇头。是啊,养育路上,我们应该坚定,培养明事理、辨是非,有独立人格的孩子才对!

沟通,是70%的情绪+30%的内容。

跟孩子沟通,他先感受到的,是父母的情绪,其次才是你说话的内容。控制好情绪,好好跟孩子说话,他才能听得懂啊!

枕边育儿寄语:

与其说这是一篇跟千万父母分享的育儿文章,不如说是我家庭教育中的小心得。在教育孩子的路上,作为父母,我们先学会好好说话,控制好情绪,孩子才能更好的成长。都说“父母是第一次做家长”,孩子何尝不是第一次当你的孩子呢?

一生一次,我们好好相处,好好说话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立删】

相关链接一:所谓提倡”快乐教育”,就是不让孩子学习吗?刘欢老师:后悔了

相关链接二:四岁男孩的审美能有多奇葩?妈妈坦言:孩子的品位其实很“高级”

相关链接三:3岁前是宝宝大脑发育黄金期,家长的早教方式很关键,别用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