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摄影 旧京记

白露日,陈一柏来做客。
思南索性也告了半天假,留在家中。 

本来约的是午餐,他来得颇有些早,口中说着叨扰,脚已经跨进门了。

思南笑他,是打算连早饭也一道蹭了。

旧时有个习俗,叫“白露食白”,按照传统养生的说法,是为了秋日养肺。

我便提议说,今日限定,只吃白色的食物。 

一柏倒是配合,立马点头,转身刚好看到思南从冰箱里拿出莲藕来,就打趣道,嫂子,糖粥藕是不是白色?

白露这一天,南京老底子的习俗是要吃糖粥藕,喝白露茶。

思南瞪他一眼,不过这也难不住她。

传统的糖粥藕,用的红糖,是以呈琥珀色,如今用白糖替了即可。

藕也不必煨炖,只要把雪白的嫩藕切了薄片,略加汆烫,置于粥面上,再浇一勺糖桂花。

糖粥糖粥

对生活在南京的人来说,限定白色食材,并没有太大难度。 

俗话说,靠水吃水。江南一带,老百姓爱吃水八仙。除了水芹、莼菜,余下的菱角、茭白、茨菇、莲藕、鸡头米、荸荠都是白色。

白露前后,也正是这些时鲜上市的季节。 

鸡头米的甜汤,几乎是所有本地馆子里都有的。

有些店家,还会专门做一道时令菜——几种时鲜一起清炒,入口鲜爽清脆,略带回甘,倒是能让人想起宋人林洪的《山家清供》来。 

同样是水生的,还有嫩白色的藕带,就是尚未成形的藕,做成酸辣或者泡椒口味,也是很好的开胃菜。

清炒时鲜清炒时鲜

泡椒藕带泡椒藕带

南京地跨长江,兼通南北,苏锡菜和淮扬菜各占了一席之地。

苏锡菜讲究节令,更讲究食材。

烟波浩渺的太湖,盛产“太湖三白”,顾名思义,这三样湖鲜都呈白色。

真正的太湖人家,喜好天然的鲜味,往往一镬水,几片姜,或蒸或煮,就能端出清蒸白鱼、银鱼羹、盐水白虾来,极为简单。 

在南京,太湖白虾不容易得,长江白虾倒是有的。

民国红公馆的太白长江虾,做成了招牌,其实就是熟醉虾。虾肉清甜,黄酒醇厚,值得一提的是,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比起呛醉活虾,更多了一份余韵绵长。

太白长江虾太白长江虾

蒋公狮子头蒋公狮子头

淮扬菜则是以精致见长,也有两道名菜是占了白色的。

肥而不腻的清炖狮子头,讲究的是入口即化,经历过两个小时的小火慢炖,肉质愈显白嫩,在一盅清汤中浮沉自若。

而细如毫发的文思豆腐,更像是考较厨师刀功的一道看菜。白色的豆腐丝,像水墨晕染一样缕缕散开,江南灶的主厨候新庆,就曾因这道菜登上《舌尖上的中国》。 

除了这一荤一素,淮扬早茶里还有一道千层油糕,妙的是其白如雪,层层叠叠。

而南京坊间的传统糕团里,比如蒸儿糕和马蹄糕,也是白色的。

文思豆腐文思豆腐

千层油糕千层油糕

南京的小吃很多,所以要再挑几样倒也不难。 

有一道美龄粥,据说是宋美龄的最爱,看似普普通通,其实却花足了心思。

糯米要提前泡好,再和现磨的豆浆、蒸熟碾碎的山药,并百合、银耳一起慢慢熬成乳白色。 

还有南京人夏日常吃的凉粉。老板在路口支个摊儿,拿一把特制的刨子,把白色的凉粉刮成丝,盛在小碗里,佐以咸料。食客一口嗦下去,鲜香爽滑,透着丝丝凉意。

原先夫子庙有一家黄勤记,开了有几十年,如今搬到老门东去了。

美龄粥美龄粥

豆腐涝豆腐涝

老南京的传统小吃,还有一种叫豆腐涝,也是白色的,甚至是秦淮八绝之一。

差不多的东西,如今换了个名号,叫豆花甜品,人气一路水涨船高。 

光是老门东的一条小巷子,就开了四五家豆花店。

其中有一家叫“民前豆腐”的,另辟蹊径走民国风,竟然成了下午茶的好去处。

一块随园豆腐冻,配一杯酒酿桂花豆花,都白白嫩嫩的,没有西式甜品的腻劲儿,反而很是清爽。

豆花里若有若无的桂花香气,也算是应了这秋时秋景;吃酒酿、酿米酒也是白露的传统习俗之一。 

若是等到三四点钟,再来一碗甜甜糯糯的冰镇酒酿元宵,那就再好不过了。

酒酿桂花豆花酒酿桂花豆花

随园豆腐冻随园豆腐冻

如此一日下来,到晚上估计就想吃得简单些。

老字号刘长兴的鱼汤馄饨算是一绝,正儿八经吊的鱼汤,浓浓的奶白色,也没有什么鱼腥味,只闻着就已经鲜香四溢。

想来光凭着这碗鱼汤馄饨,刘长兴就还能再混上几十年。 

秋日里,瓜果也开始大量上市,福建有白露吃龙眼的习俗,其实当季的梨子、苹果、脆桃,也大都是白色的。

鱼汤馄饨鱼汤馄饨

陈一柏站在窗前,看着楼下卖水果的摊子。

不知怎地,就说到他少年时坐在渭水边,看着夕阳下大片的芦苇,也正好是这个时节。当时脑子里想的,就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思南刚好端着糖粥从厨房里出来,听到这一句,便搭腔道,那你的伊人呢?上一个分了也快大半年了,倒是可以找起来了。

文字/摄影 旧京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