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烧麦这个吃食,我从小就吃。我是爷爷带大的孩子,爷爷最喜欢的就是早晨在烧麦馆吃一两烧麦,喝两三个小时的砖茶,再去公园溜达溜达,然后回家睡个午觉,下午起来在大树下和邻居下下象棋。所以,对于我来说,烧麦很熟悉,一点都不陌生,甚至可以说,烧麦或许才是我童年记忆里的“妈妈菜”。

听爷爷说,我一开始只能吃一个,到后来长身体吃到四个,然后就上学了。上学时,学校有规定不允许吃烧麦和煎饼,当时不太理解。后来才知道,烧麦和煎饼都有一个共同的合作伙伴,叫大葱。这个合作伙伴的味道比较重,不适合在人口密集且空气流通差的教室里食用。

现在想想,仍旧觉得学校的规定有些矫情,烧麦馆难道都四面通风吗?没见哪个吃烧麦的说,老板把墙拆了吧,烧麦的味道大,让我们通通风。更多时候是,老板空调关小些,烧麦都被吹凉了。

长大参加工作后,有时也会解馋式的去吃烧麦,但都会带一些口香糖,毕竟面对客户爸爸们,满嘴大葱味显得不太礼貌。

烧麦在我的认知里和广东的早茶,有些神似,因为价格和耗时。吃烧麦都要吃,现出锅的,趁热食用。有些朋友还会蘸一些酱油、醋、辣椒等,我们吃时,什么都不蘸。我习惯将烧麦夹起,烧麦口朝下,将羊油从烧麦中沥出。这时油腻感降低,但羊肉的香气还在,吃到嘴里满满的幸福感。

烧麦因为价格,算是早点中的贵族。普通一份早点10元以内都能吃的很丰盛,油条豆浆不超过4元就吃饱了,而烧麦品质差不多的都要16元起。价格有时是很好划分产品和客户群的一个标准。

蒸烧麦需要十五分钟,从进门点餐到烧麦上桌最少需要十六分钟,如果你是一个赶时间的打工族,未必有这样的时间去享受这份早餐。广东的早茶,价格不菲,吃一套下来,比烧麦贵多了。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属性,就是可以谈事情(生意),朋友聊天,喝茶看报。

再是早点中的贵族,烧麦也是本土的美食,它会自带一些本土的属性,就是小菜。曾经有个朋友开烧麦馆,他们全家吃饭从来没有咸菜,去亲朋家也没有咸菜上桌。这里的咸菜,有些店里也是小菜,素菜类的凉菜。他开的烧麦馆里没有小菜,很多吃过的老年人,吃完都说好吃,但再也没有来过。有一次,他问一个老人为什么?老人说,因为他家没小菜。到最后,他都很无奈,不是说好的吃烧麦吗?怎么败给了小菜?

烧麦标配:一两烧麦+一壶砖茶。

烧麦高配:一两烧麦+一碗羊杂碎+一壶奶茶。

烧麦顶配:一两烧麦+一碗羊杂碎+一小锅茶+两块手把肉。

以上配置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这配置很多时候会根据人数有所变动,只是一人,或许吃不了太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