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出生后三年发展,在其程度和重要性上超过儿童一生的任何阶段。

玛利亚·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博士认为,0-3岁这个时期,也被称之为精神胚胎期,是一个人人格建立的最重要阶段。

那什么是精神胚胎呢?

精神胚胎期是婴幼儿逐渐从无意识转化成有意识,形成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能力的发展阶段。同时也是婴幼儿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发展关键时期。

今天,我们就一起,对0-3岁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些常见的问题进行解析,让更多的父母了解这个阶段孩子发育的特点,为科学育儿提供指导建议。

2-3个月:目不转睛的盯着一个东西发呆

2个月的小宝宝开始发展视觉聚焦能力。

眼睛的晶状体是我们视觉的调焦器,而带动晶状体调焦运动的是眼部周围的肌肉,当幼儿目不转睛的盯着一个东西发呆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反复锻炼视觉肌肉及神经,帮助晶状体进行调焦。以帮助幼儿可以清晰的看到物体。

小婴儿的视觉聚焦范围是20-30厘米。

所以,当幼儿躺着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她眼睛的上方20-30cm 的地方悬挂一些彩色的小吊饰,以帮助幼儿进行视觉聚焦的训练。

视觉聚焦训练

2-3个月:喜欢手舞足蹈

蒙台梭利的儿童成长定律中强调:幼儿的行为及心理发展受人类倾向的影响。

人类的倾向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本能,是一种自然推动力,它驱使我们每个人无意识地行动与活动,去获取不同的技能,帮助我们去适应生活环境,促进我们成长与进步。

人类倾向是一种自然现象,具有通性与自然性,它是精神和肉体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从内部出现的一种能量。

小宝宝从出生开始,受人类倾向的影响,他们从无意识的握拳到无意识的手舞足蹈,这种无意识的动作发展,为幼儿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奠定行为基础。

所以,释放幼儿的手脚,和他们做更多的交流,刺激幼儿“内在自我”的发展,让幼儿尽快获得控制身体的能力。

小婴儿手舞足蹈的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事哦

3-4个月:啃手

玛丽亚·蒙特梭利:手是心智的“抓握器官”。

小婴儿通过嘴巴来发现手的存在,从而开启手部能力的发展。

德国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婴儿出生的第一年是人生的“口唇期”,嘴巴是他们探索外部世界的工具。他们自发本能的具有吸吮需要,不仅包括吮吸母亲的乳头,还包括吃手指、用牙咬玩具、啃衣角等等满足嘴部吸吮需求的举动。

新生儿长到3—6个月时,随着大脑的发育,逐步学会两个动作:一个是用眼睛盯着自己的手看,另一个便是吮吸自己的手指。

从笨拙地吮吸整只手,发展到灵巧地吮吸某个手指,这说明婴儿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大大提高。吮吸手指动作,促使婴儿手、眼协调行动,为5个月左右学会准确抓握玩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所以,当小宝宝啃手的时候,不要制止和打断哦。

小宝宝通过嘴巴发现“手”

5-8个月:反复扔东西

对于幼儿来讲,扔东西是一个连续性动作发展:幼儿需要先用手将东西抓起来,然后放开手,这种手部的“抓”“放”,再配合手臂的挥舞,这一套组合动作的反复练习,可以锻炼幼儿动作的计划性及连续性,帮助幼儿熟练掌握对肢体的自由控制。

同时,扔东西可以帮助幼儿发展动作思维。

孩子在反复扔东西的过程中,建立起一种“因果关系”的认知:

  • 因为我扔了,所以,球滚远了;
  • 因为我推了,所以,小汽车掉到桌子下面去了。

当我们和幼儿反复的玩“扔和捡的游戏”,幼儿逐渐变得经验丰富,他们开始慢慢控制手部动作的精准把控以及意识到行动会造成的后果,比如:

  • 如果用力扔,球会滚得更远;
  • 拿一个乒乓球和一个水杯,需要用到的力气是不一样的;
  • 球碰到墙会自动滚回来;
  • 杯子扔到地上会发出清脆的声音;
  • 等等

当幼儿具有了这种“即使还没有开始做,也能预判后果的过程”,就是幼儿动作思维发展的痕迹。

孩子因为明白扔不同的东西会导致不同的后果,从而决定自己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这样,孩子的逻辑思维、创造性的动作以及运动计划就在这个过程不断发展起来。

所以,看似简单的扔东西,对孩子认知发展很重要哦。

让幼儿尽情的扔

12-18个月:反复破坏

在成人看来,孩子总是在不停的制造灾难现场,不停的生产破坏。

  • 他们把搭好的积木推倒、把任何可以捡到的小东西塞进缝隙里、他们会使劲的砸玩具……

幼儿的任何尝试,都是一种对成人世界规则的破坏!而这往往正是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的开始。

幼儿社会性发展包括:自我意识、规则认知、社会情感、行为技能、群体适应以及道德品质。

幼儿在反复破坏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对事物变化的观察:

  • 积木推倒后,空间结构的变化;
  • 把玩具砸在不同的地方,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 玻璃的碗和木头的碗扔到地上,玻璃的会碎,而木头的不会;
  • ……

幼儿在反复破坏的过程,其实正是他们在反复试探物体自身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带来的环境中其他的人和事物的变化,比如:

  • 成人的态度和情绪变化—爸爸妈妈会生气
  • 环境的变化—-玻璃杯打碎了,会制造出碎片和垃圾
  • 规则的变化—行为不被允许,被制止
  • 等等

幼儿社会化发展,不是一种单一行为认知的发展,他们在各种场合、通过各种行为,不断的探索,积累经验,从而形成自己的社会化行为。

所以,当幼儿在反复进行破坏性行为的时候,不需要立刻制止,而是应该给予他们正确的规则引导以及行为调整,比如:

  • 当孩子砸玩具的时候,我们要对孩子说NO,
  • 当孩子拿球砸电视的时候,我们要告诉孩子,我们可以一起玩扔球的游戏,但是,游戏的规则是,我们需要把球扔到框子里,或者我们需要去院子里扔球。

大型破坏现场

18-24个月:特别固执

幼儿的固执、任性不讲理,源自内在秩序的发展,这是幼儿对有序的一种本能的习惯。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本性是有序的!越小的孩子越需要有序的环境”

这种有序,表现为幼儿对事物的顺序,包括时间的先后、空间事物排列摆放,以及对环境中的规则、要求的感知,并在行动中能合理安排顺序、自觉遵守规定的能力。

1-3岁的幼儿处于秩序的执拗期,他们遵从自己内心对于秩序的要求,表现为固执、任性、反抗性特别强烈:

  • 物品必须要摆放在固定位置,做事(吃饭、出门、睡觉、读书等)按着固定顺序进行。
  • 因秩序破坏而哭闹,秩序恢复就立即停止哭闹。
  • 喜欢按照自己的习惯和喜好做事,常常说“不”。

所以,当幼儿处于秩序执拗期的时候,表现为特别固执的时候,不要轻易去否定孩子,我们能为孩子做的就是:

  • 帮助孩子将内在秩序和外在秩序进行接轨,协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准点起床、准时睡觉、按时吃饭、定时运动等),让幼儿的生活变得有秩序,有条理。

当幼儿很清楚接下来要干什么,需求什么时候能得到满足时,就会变得安心,从而变得温和、讲道理。让幼儿在有秩序的反复实践中,获得执行能力和独立性的提升。

不!

18-24个月:抢玩具、攻击性

我们习惯把1岁半左右幼儿的攻击行为解读为:自我意识发展的标志性行为。

幼儿在这个时期,由于对于物权归属的意识还没有完全建立,他们受自我意识发展的驱使,认为:凡视线所见,都是自己的。

在这个时期,我们需要帮助幼儿建立物权意识,让孩子在独立自主的认知前提下,意识到要爱护自己的东西,懂得维护正当的权利,并且尊重他人,这些都是极其重要。

当孩子的物权得到尊重时,同时,明白要尊重他人的物权时,就代表他们已经掌握了一种社会规则,这将会让他们在交往中更受欢迎。

所以,当孩子出现抢别人玩具,因为抢夺出现攻击行为的时候,要认真的告诉孩子:

什么是你的?什么是别人的?当我们想要别人的玩具,要学会请求和等待。

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

24-28个月:喜欢穿大人的鞋子、穿戴大人的衣物

蒙台梭利教育说:孩子的成长从模仿开始。

“爱模仿”是孩子的天性。

凡是他们所见、所听、所触摸到的,都可以成为他们学习的对象,这其中包括:成人有意识给予孩子的各种刺激和学习环境,同时也包括大人在无意间流露出来被幼儿主动吸收和学习的事物。

所以,当孩子开始穿妈妈的鞋子,带爸爸的领带,说明,在孩子的心里,他们已经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大人”了!因为他们已经开始模仿成人的穿着打扮。

模仿不仅是孩子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孩子能够正常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体现。

当我们发现孩子开始模仿大人的言行举止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尝试着用对待大人的交流方式和孩子进行沟通了。比如:

  • 我们告诉孩子:大人都是好好说话的,大人不会坐在地上哭闹;
  • 大人都需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 等等

在幼儿模仿的环境中,我们需要谨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穿上妈妈的鞋子,我就是大人了

28-36个月:不喜欢被打扰,凡事喜欢自己来

“谁若不能独立,就谈不上自由”。这是一句非常经典的蒙氏语录。

孩子每时每刻都在呐喊:请帮助我,让我自己来!

让孩子自己来,是幼儿走向独立的必经之路。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帮助幼儿实现自我构建与心智发展。

“自己来”这个过程,需要孩子反复练习,执着并专注,这是幼儿成长的一种自发的内在需求。

所以,当孩子不想被打扰,成人就应该知趣的走开,让孩子按照自己的需求去成长,我们能为孩子提供的帮助就是:

为他们创造可以“自己来”的机会!

我自己来,我可以

0-3岁:天生的执着和专注

蒙台梭利博士认为,自儿童出生开始,他们就拥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吸收性心智”。

在幼儿生命最初的0-6岁,他们通过吸收性心智来学习。

我们对吸收性心智做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海绵吸水。

幼儿如同海绵汲水般从周围的环境中吸收各种信息,并以此建立了他们与外界的联系,还因此而形成了自己的个性。

这种心智的发展促使幼儿自发地从环境中选择他们成长所需要的东西。所以,当他们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时,他们会表现为主动而且专注。

因此,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提供的协助就是:尽量提供幼儿成长需要的合适的环境,帮助他们在既有的能力下,获得自己需要的锻炼。

假如有父母说:我的孩子就不是这样的,他们总是三心二意,做什么都三分钟热度,好吧,那只能说明,你给了孩子一个错误的环境,人为的破坏了孩子天生的专注力。


@幼儿教育lulu老师 幼儿所有的行为动作背后都代表着孩子智能的发展和内在的需求。只有当我们能客观了解孩子每一阶段行为背后的真相和意义,看到孩子的内在发展需求,才能创造一个适龄的环境让孩子自由探索,你才会发现:教育是对成长的辅助。

我是lulu老师,专注蒙氏幼儿家庭教育分享,感恩您的阅读、点赞及转发,期待与您探讨更多育儿话题。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