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神兽,优雅端庄、贤良淑德的老母亲们分分钟秒变超人、神人和学霸,在各种育儿知识和提高个人修养中纠结徘徊:被熊孩子激怒的时候,怒火攻心,究竟是打还是不打,这是一个灵魂拷问。

打吧,显得自己粗鲁没文化,不打吧,又治不了熊孩子们。怎么办?推荐一个李玫瑾教授的“四不原则”,亲测有效。

我的小孩在5岁左右,进入了第二个叛逆期,性格变得很倔强,听不得一句批评的话,特别具备激怒父母的能力。为此,我偶尔也忍不住动手打她,可是没用,反而我一打她,她就跟我对打,我骂她让她滚,她说:“那你也滚”。为此我非常生气,也想克制自己不打骂孩子,但她挑衅的行为时常使我失控,我觉得自己好崩溃。

后来我无意中了解了李玫瑾教授的“四不原则”:即不打她、不骂她、不讲大道理、不离开。在孩子乱发脾气、无理取闹的时候,自己先冷静下来,可以抱着她,也可以注视着她,一言不发,等她哭够了闹够了、平静下来的时候,给她一块热毛巾搽脸,再真诚地问她,哭累了吗?让她明白,哭闹是解决不了问题,对父母是无效的,而且这个时候讲再多道理,孩子是听不进去的。

这个方法管用吗?我半信半疑,在一次逛街中,孩子又想买玩具,但是同款的玩具,家里还有好几个,于是我拒绝了她的要求,她便开始嚎啕大哭起来,过往的人们都用诧异的眼光看着我们,要是在以前,我肯定会恼羞成怒,给她屁股上两巴掌,直接拽她回家,突然我想到了“四不原则”,于是我什么话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就看着她哭。她哭了一会,发现没什么动静,声音开始变小,又过了几分钟,哭声渐渐消失了。

我给她一张餐巾纸,很优雅的问她:“你感觉怎么样?好了吗?我们走吧。”她点点头,牵着我的手回家了。到家后喝了水,看到她的旧玩具后,又兴高采烈的玩起来,后来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其实这也是一种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即观察你所客观看到的东西、然后说出你的直接感受、并提出你的请求和真实的需要,没有主观评价,只是就事论事,把孩子当朋友,换个角度,多蹲下身子去和孩子平等的交流,她会感受到的。

父母给孩子怎样的教育方式,孩子同样会给父母相同的反馈模式。父母在习惯于打骂孩子的时候,他就会把这种方式反馈给父母,甚至泛化到自己学习生活的其他方面。如果父母总是妄图通过自己的强势来控制孩子,让他听自己的话,那么,孩子一样会用类似的方式来控制父母,如任性、犯浑等。当她任性撒泼时,不是纵容溺爱一味满足,也不是暴跳如雷生气打人,这些行为都只会强化孩子错误的做法,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四不原则”。

因为爱孩子,需要付出耐心、付出时间、付出精力;需要学习相关知识、也需要掌握沟通交流的技巧。用宽容的心态、平和的语气、坚定的信心和孩子多交流、多引导、多鼓励,才能和我们的神兽“化干戈为玉帛”,共同快乐健康的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