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荷/文 张进/图


事情只有发生在自己身上才知道痛,只有真正经历过才能做到感同身受。

读到“渡过”公号那些孩子的故事,总会很揪心。我的孩子也曾患情感障碍无法正常上学,特别能体会作为父母的那种无力感。因此我很想把那段经历写出来和大家分享。


导火索

小学二年级下学期的一天,孩子放学后告诉我,第二天课上要写作文,老师说写不出来不让回家。我听了没太当回事,很明显老师只是吓唬人嘛。事后回想,孩子当时是很往心里去的,而我只是随便宽慰了几句,没太当一回事。

谁知第二天早上,孩子迟迟不愿意起床,显得心事重重。起床号没吃几口饭就跑到卫生间,说是肚子疼。我一看有点晚了,就催他。孩子总算出来了,没精打采的,说晚了,不想去上学。

我一听就急了,这点不舒服就不上学?就催着他换衣服,把他往门口推。孩子踌躇不前,低声说肚子还疼。他爸爸说,看来是真的肚子疼,给他请假吧。

谁想,第二天、第三天早上孩子还说肚子疼,我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此后,每天早上我都很焦虑,心里就一件事:孩子能不能正常上学?各种办法都尝试了:讲大道理、拿警察吓唬孩子、推搡着孩子出门……可是往往还没有走到校门口,孩子就转身往旁边小树丛后跑,躲着一动不动。我又怕丢人,又心疼孩子,不知道如何是好。班主任闻讯出来接,孩子只是一言不发,低着头。

儿子被迫辍学,家庭陷入绝望

有几位同事听说这事,给我出主意,说孩子可能是被魇住了,让我去找几个据说很灵的大仙。最终当然是不了了之。

我不知道孩子究竟是怎么了,根本没有心思工作,整天唉声叹气。下班回到家,看见孩子趴在床上翻看《丁丁历险记》那几十本书,有时候顿生一肚子无名火,数落孩子,常常越说越生气,忍不住要去揍孩子。孩子被吓得钻到桌子下面不出来,他爸爸斥责我,忙着去安抚孩子。看着孩子这种状态,我很绝望、也很无奈,想不出任何办法,心都要碎了。

人都是怕孤独的,都需要一种归属感,孩子更是这样。每天晚上,我带孩子出去找同学玩,他也很愿意。可是有一次,一个男孩子躲着他跑,原来老师让同学们不要跟他玩。听了这话,我儿子呆住了,然后一转身跑过马路边,躲在汽车后面大声哭起来,伤心欲绝。我一接近他,他就跑开,怎么也哄不好,更不要提上学的事了。

那段日子,家里气氛很压抑。我觉得前面的路一片黑暗,孩子的人生毁了,我也失去了任何希望。一大早,我骑车去公园,在空无一人的公园流泪、哭喊,发泄着内心的痛苦。回到家,强撑着一张苦脸面对孩子,根本笑不出来,觉得自己的人生完全失败了。

带孩子看病,才知道要治病的是我


转眼,孩子辍学快一个月了。我再也受不了,带他去安定医院。在候诊大厅,很多病人面无表情地坐着、站着,那压抑的场面把我吓住了。我无法想象,如果我的孩子也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会怎么样。

医生听了我的叙述,告诉我说:这是关系的病。我当时根本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我问医生,孩子必须要上学吗?医生说,当然,学业跟不上,只会更上不了学。然后给孩子开了一些药。

回家后,我看了说明书上写着那么多副作用,吓坏了。而且我不愿意承认孩子是精神方面的病,根本没给他吃。后来又带孩子去了六院,做了各种检查量表,最后不得不吃药。吃了一阵,病情也没有太多好转,孩子身上还出了皮疹。他爸爸坚决不让孩子吃了,带他去公园散心。

说心里话,我平时总觉得老公没什么本事,但后来我体会到他内心的柔软与善良。那段最艰难的日子,是他和颜悦色地接纳孩子,给孩子笑脸,平和地对待孩子。白天不顾别人的眼光,大大方方地陪孩子去公园玩。渐渐地,孩子心情舒缓了很多,和他的关系越来越好了。

但是一说到上学,儿子还是害怕,我问他怕什么?他说,一靠近学校就害怕。大夫建议孩子住院,以便更好地观察孩子心理变化。我虽然舍不得,但也觉得孩子整天和充满负能量的我在一起不好,便同意了。

这一住就是五个星期。每个周末我和他爸爸都去看他。大夫说,孩子的性格的确比较被动,但症状在患者中还算比较轻的。我们听了专家讲课,渐渐明白问题不完全在于孩子,主要还在于家长的自我成长。


母子共同疗愈,终于出现转机

在医院,环境是放松的,孩子可以得到接纳。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也做心理咨询。但我又担心一个8岁的孩子,认知还不成熟,咨询能不能有效果?

然而,经过几次咨询,我竟然感觉到,我自己更需要咨询。就这样,我也开始做心理咨询,坚持了一年多,还读了不少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孩子也特别支持我出去学习,从心里盼望妈妈能有所改变。

转眼到了四年级,学校重新调整了班级,孩子换了一位班主任。我和新班主任联系,说明了孩子的情况,万幸的是这位班主任理解并鼓励孩子去上学。

一开始,我陪着孩子上课,一个星期只能去一天。孩子参加期末考试,语文只是勉强及格。但班主任并没有放弃他,利用阅读课外书的契机,充分肯定了孩子爱看书的好习惯,及时表扬。

有一阵子,孩子一鼓作气看完了金庸的全系列小说,看得废寝忘食。但这不仅没有影响学业,相反,他去学校的时间越来越多。到六年级上学期,一周只有一天去不了学校;再到下学期,就完全正常上学,各科成绩进步很大。班主任很欣赏我儿子,觉得他身上有难得的书卷气;孩子对他的班主任也非常喜欢,渐渐克服了害怕上学的心理。

通过接受心理咨询、学习心理学知识,自我觉察,自我成长,我逐渐把关注点从孩子身上转移到自己身上,慢慢放下了对孩子的控制,退后一步,让孩子有自我的空间和自主性。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慢慢建立了自信,也越来越独立。上了初中后,孩子的表现很稳定,在班级受到同学们的尊重,还考上了理想的高中。

更幸运的是,孩子和我的沟通一直很顺畅,很愿意和我分享他感兴趣的东西。


教育,首先是教育自己

走过这些年,我对自己、对孩子,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逐渐认识到,所谓教育,首先是教育自己,而不是孩子。孩子需要的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高质量的陪伴。

就像第一位医生所说,这是一种关系的病——直到很久以后,我才真正明白这句话意味着什么。

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和任何一种人际关系一样,都需要反观自身,揭示自我,实现自我的成长。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仅仅盯着孩子是本末倒置的。能否真正了解这一点,取决于家长的人格成熟度以及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对于每个家庭来说,看到真正的孩子,而不是看到你想看到的孩子,是非常重要的。所谓“看到真正的孩子”,是指看到孩子的本性,孩子的真正的心理需求,这样才谈得上尊重孩子。

我的孩子天性敏感,对于食物、气味、声音、触觉都比一般人要敏锐。他与人为善,与世无争,在这个高度竞争的社会环境,很容易受伤。我以前并不是很了解他,只重视他的学习。其实那次作文课事件之前,孩子就已经出现了一些症状,比如放学后总觉得很累,爬上楼就已经筋疲力尽,动弹不得。我当时认为孩子太娇气,其实孩子已经有了症状,只是不知道如何表达。

要增强他的心理能量,我首先必须放下自己那可怜的虚荣心、无止境的攀比心。孩子不能上学的时候,我显得比孩子还痛苦,就是因为自己有太强的功利心,看不到孩子的真实的痛苦和那种无助感。

回想过去几年的事情,经历了慌乱、焦虑、抑郁;到追根溯源、最后平静;现在,我内心更多的是感恩:感恩挫折逼迫我成长;感恩老公对孩子的耐心以及稳定的情绪状态。

今后的路还很长,孩子还会面临更多的挑战。作为家长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理念,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无条件接纳孩子,逐渐引导孩子提高抵御挫折的能力,陪伴他们一起渡过青春这条澎湃而湍急的河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