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福林妈咪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一个有缺陷的孩子是天使,一群帮助他的孩子,也是天使。

今天在网上看到几张截图,是一位妈妈发在家长群的一段长文。

内容不是和老师交流孩子的学习,而是发给其他家长的一封信。

看了这封信和下面其他家长的回复,我今天一天都觉得,这个世界温暖可爱。

原来这位妈妈的女儿是一个和别的孩子不太一样的女孩儿,她失去了一只手。

今年是她进入小学的第一年。

开学不久后,她的同学发现了她的不一样,于是开始互相讨论这件事,一个告诉两个,两个告诉五个,直白的互相说着:“你看他没有手。”

被大家讨论的这个女孩子,她很难过,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觉得同学们都在讨论她,不敢再和同学们玩儿。

妈妈听到这里很难过,她很理解,孩子们还小,看见什么说什么,并非有恶意,但她知道,这样下去会给孩子继续带来伤害,所以写了这样一封信,希望家长们能够告诉自己的孩子,请大家不要在意她的手,也不要当面讨论她女儿的手,能够和她一起玩儿,一起学习。

这片慈母之心,满满的占据读者的心头,字里行间,流露的都是对孩子的保护和关爱,同时也体现了这位妈妈的明理与智慧。

这样一封信,让人看了怎能不动容?

而更让人感动的一幕则是,其他家长看到这封信之后,纷纷响应,用最温暖的话来支持她,告诉她:我的孩子叫什么,她/他一定会成为你女儿的好朋友,会帮助她,保护她,关爱她。

还有的家长虽然没有说很多话,但是用简单而又坚定的语言说:“我家孩子也是!”

其中有一位家长,她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和这个小女孩儿是同学是朋友,她夸这个失去一只手的小女孩儿,乐观,勇敢,开朗。

从这个评价中,我们看到了这个女孩儿的性格,也看到了她父母对他的教育,一定是有爱又积极的引导,才能让这个女孩儿拥有这样美好的品格。

看到这么多家长支持和包容,这位妈妈也很感动,她感谢这些暖心的家长们,也感谢这份好运,让她的孩子遇到这样一个好的集体,遇到这么多善良的家长。

其实,这些响应的家长们,他们的支持,本身也是对自己孩子的一种教育。

他们用自己面对特殊人的态度,影响着自己孩子的三观,而这样一个好的风气,也塑造了班级整体的风气,这就是育人啊。

我就在想,如果我的孩子班里也有一个这样的同学,我也会告诉他:哪个地方是这个同学会感到伤心的,你要理解,同时要学会用正常的态度对待他,因为你们都是一样的人。


我上小学的时候,班上有一个特殊的同学,她有一只手有些不太一样,长的比普通人小,也比她的另一只手小,手指之间有粘连,不过不是完全不能动作,而且因为是在左手上,对生活和学习的影响没有那么大。

当时同学们都不太懂事,有的会凑上去想仔细看看,有的还会直接问她,为什么她的手不一样。

小孩子总是童言无忌,很直白,一开始的时候会伤到人。

不过小孩子的优势是,他们也很单纯,很简单,到后来大家就都习惯了之后,就忘了这回事,没有人再觉得她和我们不一样了,大家都像对待其他同学一样对待她,不会嘲笑,也不会过多关心,自然的不得了。

而且慢慢习惯了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比如遇到陌生人,或者去到一些陌生的场合,会尽量帮她减少存在感,玩一些需要用两只手的游戏时,分配给她特殊的角色,形成了一种保护她的习惯。

这就是孩子们之间的友谊,因为孩子们单纯善良,一群孩子在一起,就可以形成善良温暖的氛围,像一群小天使。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遇到这样特殊的人的机会并不多,正是因为不常见,这些孩子才会显得特殊,对这些孩子,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自己的孩子学会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这个小伙伴。

而如果自己的孩子是特殊的那一个,我们也要像这位发长文的妈妈一样,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爱,尽量为他创造一个更友好的环境。

没有经历过,可能很难想象,一个母亲或者一个父亲,看到孩子出生之后有缺陷,或者因为意外和疾病而变得有缺陷,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史铁生有一篇文章,叫做《我与地坛》,其中那个母亲的形象,或许可以回答一二。史铁生坐上轮椅之后,妈妈连“跑”、“跳”这样的字眼都变得忌讳,不想让孩子听到之后伤心。同样是母亲,我想应该可以做到共情。

不过,乐观应该是无法改变现实之后唯一能够做的。

孩子的特殊,让他注定要承担一些特殊的经历。

当孩子问父母“为什么我和别人不一样”的时候,父母可以说:“为什么你要和别人一样?”

生命是多彩的,生活是丰富的,性格,长相,天赋,都可以特殊,那么在身体上有一些特殊,又有什么值得自卑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