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健身行业的大多数消费者而言,大家需要的是一个环境优美、器械齐全的健身场馆吗?我觉得不是的。

大多数人缺的绝不是一个环境优美、器械齐全的健身房。大多数人缺的是走入健身房的动力。即使走入健身房,大多数人也缺乏坚持的意志力。

如果是一个有健身习惯的重度健身者,他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他可以选择传统健身房,也可以选择小型的工作室。甚至徒手就可以练到high。

而小白呢?他需要的绝对不是一个健身空间,而是需要引导入门的方法,以及坚持训练的动力。如果有足够好的方法,不用借助任何器械,只要一个2平米的空间就可以开始了。

主打「无人健身房」或者「智能健身空间」的机构,如果不能够解决消费者入门以及坚持两大问题,那么就必然处于一个极度尴尬的位置。因为大众市场最需要的不是健身空间,而是健身入门和激励方案。如果从业者误以为提供了空间和器械就等同于提供了运动方案,这种想法几乎和大多数人买个跑步机回家就以为自己会跑步的想法一样天真。

这就是为什么超级猩猩在尝试无人健身舱后迅速转型团课并获得不错反响的原因。

这也是为什么keep能够获取如此海量用户的原因。

如何引导消费者开始健身、并且坚持健身,才是行业最大的痛点。

无论是做场馆还是做课程,最终都得落实到「健身入门和激励方案」这个最本质的需求上来。然而想要做到这一点又没有那么容易。

因为线下的健身课程和健身服务是很特殊的产品。线下健身行业具有大部分服务业的特征:

1.产品的生产和交付,是同时进行的健身课程不像手机或者饮料,在生产后还有质检的环节。课上的好,课上的不好,都无法挽回,无法弥补,有时候甚至没有评定标准。没有预先的质量检测环节,因此只能在其他的环节,依靠其他的指标来保证质量。

2.消费者参与产品的生产过程消费者自身对健身的理解、训练的水平、主观的能动性与教练的沟通,都会极大程度影响课程质量。因此越能够调动消费者参与积极性的机构,越能够提高课程的体验,也越能够提高课程产品的质量。因此,除了教练在上课期间上好课以外,健身机构还需要从课程以外的地方提高消费者的参与度(比如额外的福利活动、特殊节日的小礼物、社群的建立、更加舒适的运动空间等)。

由于客户能够参与进产品的生产过程,所以消费者更容易沉浸在线下的课程产品中。线下机构能够获取更多客户的训练反馈、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多的监督、能够设计更多元化的用户激励机制。相比于线上课程,线下机构在这一点上有着巨大的优势。

3.线下健身服务和课程产品无法储存因为产品不能储存,如果不使用就会永远失去,所以如何在没有库存的情况下,提高产品的利用率、减少产品的空置率,成为经营者巨大的挑战。当需求减少的时候,教练作为产品提供者很容易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当需求增加的时候,教练又很可能疲于奔命,终日忙于上课,导致课程质量降低;此时,健身机构要么拒绝一些需求来保证产品的质量,要么增加人手为更多的需求服务。否则健身机构只能降低服务质量或者采用排队的方法来处理过剩的客户。

4.劳动力密集。毋庸置疑。线下健身行业就是一个劳动力密集行业。在线下,一名教练服务的客户是有限的。更令人着急的是,当下的中国健身行业非常初级,想要招聘到认同自己机构理念(如果你机构的核心理念就是赚钱那当我没说)又能力匹配的教练几乎是难于登天。因此,招聘和内部培训的速度成了健身机构发展速度的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