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如故

今天是和丸子干架的一篇。

“还有红丸子、白丸子、熘丸子、炸丸子、南煎丸子、苜蓿丸子、三鲜丸子、四喜丸子、鲜虾丸子、鱼脯丸子、饹炸丸子、豆腐丸子、汆丸子!”

丸子,将鱼、肉、菜等剁成泥状,加上佐料做成的丸状物。

南方除了樱桃小丸子,别的很少称为某某丸子,一般会根据原料成为肉圆、鱼圆……

要说丸子,我们还是先从丸子的前身肉糜说起:

以傻著名而名留青史的皇帝——西晋惠帝司马衷,最有名的笑柄有二,其一是问地里的蛤蟆是为公家叫还是为私叫?其二就是老百姓没饭吃,何不食肉糜?

——这算是肉糜最出圈的一次了吧。

至于能说出“嵇侍中血,勿浣也”的司马衷到底是不是真的如史书里说的冥顽不灵,我们暂且不论,且说肉糜。

潮州话称“粥”为“糜”,据说是古音。所以有说肉糜是指肉粥。

但是从字面上讲,肉糜即肉碎,作为一个吃货,我还是坚持认为肉糜是斩碎之肉,将吃肉进行到底,吃个痛快。

肉糜无论肥瘦,无筋无骨,老少咸宜。尤其是现代市集上,肉糜已经经过深度加工成型,不需要主中馈者粗切细剁。

懒得做菜了会想到炖个肉饼子——就是炖肉糜,只需调入姜汁料酒,其他配料丰俭由人,可以和鸡蛋一起炖,也可以加上咸蛋,上好的咸蛋炖后蛋黄金橙流油,绝对的下饭利器。

肉糜囫囵成菜的种类不多,一般都是作为各种馅料或者挤做丸子。

资深吃货梁实秋老先生就激赏老北京的【炸丸子】:

我想人没有不爱吃炸丸子的,尤其是小孩。我小时候,根本不懂什么五臭八珍,只知道小炸丸子最为可口。肉剁得松松细细的,炸得外焦里嫩,入口即酥,不需大嚼,既不吐核,又不摘刺,蘸花椒盐吃,一口一个,实在是无上美味。

炸丸子上面加一个“小”字,不是没有缘由的。丸子大了,炸起来就不容易炸透。如果炸透,外面一层又怕炸过火。所以要小。

有些馆子称之为樱桃丸子,也不过是形容其小。其实这是夸张,事实上总比樱桃大些。要炸得外焦里嫩有一个诀窍。先用温油炸到八分熟,捞起丸子,使稍冷却,在快要食用的时候投入沸油中再炸一遍。这样便可使外面焦而里面不至变老。

梁实秋先生说北平酱肘子铺(即便宜坊)有卖另一种炸丸子,扁扁的,外表疙瘩噜苏,里面全是一些筋头麻脑的剔骨肉,价钱便宜,可是风味特殊,当做火锅的锅料用最为合适…买个炸丸子夹在烧饼里,惬意极了,如今回想起来还回味无穷。

为了偶尔变换样子,炸丸子做好之后,还可以用葱花酱油芡粉在锅里勾一些卤,加上一些木耳,然后把炸好的丸子放进去滚一下就起锅,是为【熘丸子】。

如果用高汤煮丸子,而不用油煎,煮得白白嫩嫩的,加上一些黄瓜片或是小白菜心,也很可口,是为【氽丸子】。

汆丸子挑选的猪肉要瘦肉多点,剁成肉馅后要顺时针搅动,再摔打,这样做口感会更好。在搅动之前要在肉馅里面放点清水进去,这样的丸子吃的时候会更嫩。挤出的肉丸子要在放七成熟的水锅内,入锅不要搅动,要小火煮,等待丸子浮起来,不要等水大开时才下锅,否则就是肉丸糜碎,不可收拾。若是赶上毛豆刚上市,把毛豆剁碎羼在肉里,也很别致,是为毛豆丸子。

【南煎丸子】

南煎,也叫煎烧,说是南煎,却是北方做菜的方法。

南煎丸子曾是一道直隶官府菜。传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的时候,在官府的宴席中为避讳“袁”字,所以将这圆形的丸子给做成了扁形的棋子状,取名为“南煎丸子”。这道菜属于一个创新的菜系——五方菜。所谓“五方菜“,是指集中了东南西北中五方菜系、百家之长的这样一个新菜系。

做法其实很简单,先煎后烧,煎丸子的时候要把丸子压扁。

【苜蓿丸子】

苜蓿是苜蓿属(Medicago)植物的通称,俗称金花菜,是一种多年生开花植物。多为牲畜饲料。在西汉从西域引进。

作为蔬菜的苜蓿是南苜蓿,是苜蓿中的一种,在江南地区是十分家常的食材。

上海人称为“草头”,较为出名的做法是“酒香草头”和“草头圈子”;

江苏人称为“金花菜”,较为出名的做法是“河蚌肉炒金花菜”,苏州也有腌金花菜的传统;

浙江人称为“草籽”,较为出名的做法是“草籽年糕”、“草籽香干”等。

苜蓿丸子的做法简单:洗干净的苜蓿控干水分切碎,加盐、十三香、面粉拌匀,用手搓成小球,上锅蒸十分钟。另调一碗蘸辣子醋蒜水,蘸食即可。吃的就是一味野菜的清香。

【四喜丸子】

北方的四喜丸子就是南方所谓的狮子头。因为一盘四个,所以取了善祷善颂的吉利名字。照梁实秋先生的看法:北方作法不及扬州狮子头远甚。

扬州狮子头虽然是肉圆但是和北方的四喜丸子大相径庭。扬州狮子头不经过煎炸,直接蒸炖,四喜丸子吃口结实,而扬州狮子头却嫩如豆腐。

狮子头原名葵花斩肉。据说唐代,有一天,郇国公韦陟宴客,席间就有葵花斩肉这道菜。因烹制成熟后,肉丸子表面的肥肉末欲溶未溶,而瘦肉末则受热收缩,丸子表面凹凸不平,乍一看,给你一种毛毛糙糙的感觉,有如雄狮之头。宾客们乘机劝酒道:“郇国公半身戎马,战功彪炳,应佩狮子帅印。”韦陟高兴地举杯一饮而尽,说:“为纪念今日盛会,‘葵花斩肉’不如改为‘狮子头’”。从此,扬州狮子头一名,便流传至今。

己故国画大师张大千传授夫人的一道拿手好菜就是扬州狮子头,其作法是,七分瘦肉,三分肥肉,细切粗斩,大小要如米粒,不能剁太细,让肉质间保持缝隙,才能含汁;另一个重点是在容器上,以砂锅为最好,小火慢炖。

说是蟹粉狮子头,其实蟹粉不过锦上添花,如果是金秋十月,菊香蟹肥,新拆的蟹粉当然鲜香诱人,但是如果不是当令,那么无须蟹粉也不伤大雅。

小小一个砂锅端上来,拳头大小的一团狮子头卧在雪白的汤汁里,周围围着碧绿的青菜,粉粉嫩嫩,仿佛吹弹可破。放下筷子拿起勺子挖下一角,送进口中,嫩而鲜,调味非常克制,味道清淡,但是舌尖轻轻一碾,最纯粹的肉香就漾满了整个口腔,想想也让人欲仙欲死。

说起北方的四喜丸子,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想起单位食堂的肉圆,做得硕大无朋,可以当菜但更宜于当饭,实在是尝不出什么肉味。如果说山东的大肉丸子里是掺入碎干馒头,那食堂里的肉圆可能就是碎干馒头里掺了点肉碎。

【鲜虾丸子】

现在的虾丸一般在吃火锅的时候才多见。

无论是成品的火锅丸子。

还是现做的手打虾球,都是作为火锅涮料。

而过去老北京是吃炸虾球的:

新鲜虾仁剁碎了就可以做炸虾球或水晶虾饼了。

水晶虾饼是北平锡拉胡同玉华台的杰作。和一般的炸虾球不同。一定要用白虾,通常是青虾比白虾味美,但是做水晶虾饼非白虾不可,为的是做出来颜色纯白。七分虾肉要加三分猪板油,放在一起剁碎,不要碎成泥,加上一点点芡粉,葱汁姜汁,捏成圆球,略按成厚厚的小圆饼状,下油锅炸,要用猪油,用温油。炸出来白如凝脂,温如软玉,入口松而脆。蘸椒盐吃。

《调鼎集》称:“虾饼:以虾捶烂,团而煎之,即为虾饼。”

【鱼脯丸子】

《随园食单》记载:“鱼圆:用白鱼、青鱼活者剖半,钉板上,用刀剖下肉,留刺在板上。将肉斩化,用豆粉、猪油拌,将手搅之。放微量盐水,不用清酱。加葱、姜汁作团,成后,放滚水中煮熟,撩起,冷水养之。临吃,入鸡汤紫菜滚”。

说起鱼丸,就想起厦门。有种说法:“没有吃过厦门的鱼丸,就无法了解厦门,也无法了解厦门人。”虽然有点儿夸张,但是对厦门人来说,鱼丸是点心,也是正餐,甚至可以在宴席上招待贵客。

清晨街巷里的鱼丸清香,便是厦门人的故乡印象。尤其是汤色红亮、略带微辣的厦门沙茶面上铺着的几颗鱼丸,鲜香、入味,最是勾魂。

好吃的鱼丸用本港的鲜鱼剔骨取肉制作,以木槌手工敲打成肉浆,再挤入原汤定型,吃起来紧实弹牙、鲜香回味。手工制作的鱼丸表面偶有坑洼,并不规整好看,但比起机器制作,多了一份难以复制的口感。

很多厦门人的家里也会常备着鱼丸。要吃的时候,从冰箱取出用水煮三分钟,加点盐和葱花就成了地道的厦门鱼丸汤,再下几撮面条就是喷香的热汤面。

提起鱼丸面,有没有想到麦兜里经典的“没有鱼丸没有粗面”?

厦门的鱼丸是千锤万击,百炼成钢,可以稳稳地裹进肉酱,做成包心鱼丸,弹牙和爆浆程度绝对不亚于星爷的撒尿牛丸。

与之相反的是杭菜里的清汤鱼圆。

清汤鱼圆是浙江绍兴一带的传统风味菜,以汤清味鲜、滑嫩洁白而著称。

此菜在选料和技法上要求颇高:一般要选用肉质细嫩、粘性较强、吸水量大且弹性十足的白鲢等鱼类为原料。

做法的秘诀在于将鱼蓉顺同一方向用力搅打,尽可能多地将空气打进鱼蓉中。空气进入鱼蓉可增加其胶性,提高弹性和黏合力,鱼圆成熟后会更白皙。

当取少许鱼蓉放入清水,鱼蓉漂浮不沉时,则证明鱼蓉已“吃足”空气。此时鱼蓉表面光滑,类似白奶油般黏结,且会在其中产生很多细小的气泡。

成品的清汤鱼圆,先观其貌,色白而形圆,用筷子轻轻夹起质嫩而有弹性,含入口中,轻盈有棉花糖一般的空气感,味道清鲜不俗——仿佛有一种品尝云朵的神奇感觉。

【饹炸丸子】

饹炸是一种用绿豆粉做的薄饼。

用饹吱、鸡蛋、面粉、蔬菜等调馅,炸了就是素丸子。

北京叫“饹炸”的食品有三种,

其一是以京东通州为代表的“饹炸盒儿”;二是京西门头沟一带制作的“薄饹炸”;三是北京城里市场上常见的“大块饹炸”。

京东通州的“饹炸盒儿”,其素有:“先有饹炸盒儿,后有北京城。”的说法。“饹炸盒儿”的由来与古老京杭大运河有关,话说当年京东漕运有许多船工是山东人,他们从家乡带回酥脆的煎饼,日久受潮,煎饼变的皮软,入口不爽。之后有聪明人将煎饼卷成卷儿切段油炸,食之香脆可口,又有耐存放而口感不减的特点,于是,煎饼演变成了深加工食品,一种圆圆焦黄绿豆面酥卷——饹炸盒儿。

有着淡淡绿豆香味,入口焦脆生香的“饹炸盒儿”,成为京东通州的一道别致的风景,且演变出特殊吃法,最为讲究的叫“金屋藏娇(焦)、一二三四五”。即:一张薄煎饼、两根小嫩葱、三片酱牛肉、四个饹炸盒儿,五指一并拢。听其声,品其味,个中美妙只有领略过的人才会有切身体会。

京西饹炸看着像北京另一种食品——排叉。是以豆面、白面,玉米面为主要原料,其它的杂粮随意制作而成。京西饹炸以水磨磨出来原料为最佳,各种杂粮用水浸泡,用京西的小拐磨加工成糊状,再用“饹炸铛”摊制。饹炸摊好后切成长方块,烘干。食用时,在锅内放油少许,把烘干的饹炸放入锅内,用筷子扒拉至金黄色,即可食用。

老北京的美食传说一般除了乾隆就是慈禧这两位权威吃货。说有一天慈禧到京西某地用膳,上了饹炸,慈禧吃了两块,太监要往下撤。慈禧说“搁这儿”。随后又问,这个叫什么?太监灵机一动答道,老佛爷不是说了吗,这叫“饹炸”。

北京“饹炸”。老北京有句俗话:“饹炸比豆腐好吃”。京城的“饹炸”,比京西饹炸厚,而且没烘干,形状像一册半厘米厚的书本,外有棕黄颜色一层薄薄的表皮,里面呈浅黄色,质地较软,闻起来有发糊的豆香味。好的“饹炸”以绿豆面为主,这种绿豆面“饹炸”筋道,口感好。

北京“饹炸”除了作为清真传统菜肴“松肉”、“咸卷果”的主要原料,最简单易学的吃法就是“炸饹炸”,还有老北京传统菜“焦溜饹炸”。

据说,“焦溜饹炸”过去是宫廷菜肴,不知何时传到民间。绿豆面做成的饹炸,金黄,不散。营养价值丰富。饹炸切成一厘米宽的条,入油锅炸至金黄,捞出,锅内留少许油,放葱姜末煸出香味,倒入糖醋芡汁,再倒入炸好的饹炸,颠炒,做好的焦溜饹炸,酥脆生香,甜咸适口。

【豆腐丸子】

炸豆腐丸子是属于山东地区特色传统名菜,属于鲁菜系。一般是在碎豆腐中添加糖、盐、太白粉、小麦面粉等后拌匀,揉成丸子,放入油中炸至金黄色。

做豆腐丸子一般要用老豆腐,将豆腐冲洗之后,放在一块纱布上,包起来,将豆腐中的水分全部挤掉,没有水分的豆腐做出来的效果才好。

还要准备一些瘦肉,做豆腐丸子,只有豆腐是不好吃的,需要搭配一些瘦肉,而且不能用五花肉,有肥肉的话,做出来的丸子会很腻口。

相声里的红丸子、白丸子没有查到具体所指。倒是在《雅舍谈吃》里看到过“乌丸子”:一半炸猪肉丸子,一半炸鸡胸肉丸子,盛在一个盘子里,半黑半白,很是别致。要有一小碗卤汁,蘸卤汁吃才有风味——作为补壁,为丸子篇结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