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不会说话的孩子来说,哭泣是他唯一能用来发泄情绪的方式。

执笔:张大猫

编辑:张大猫

定稿:欧阳比文

昨天陪表妹带娃去社区的医院接种疫苗,好家伙,那场面真堪称是“人间炼狱”,嚎啕声此起彼伏,不管扎还是没扎,先哭了再说。

家长们也都在努力的使出浑身解数,想尽一切办法哄娃不哭。有讨好的、有物质诱惑的,当然也有厉声威胁斥责的。

这种情景其实很常见,只要孩子一哭,当父母的情绪立刻就不对了,各种反应即时涌上心头,不安、自责、烦躁、焦虑甚至是恼火。

于是下一秒,各种对策立刻实施,或哄或吼,总之只要宝宝不哭了就行。孩子停止了哭泣时似乎问题就解决了。

但是家长们有没有想过,这种做法真的好吗?当然不是,甚至说,强行制止孩子哭泣非但不是什么好事,反而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

为啥家长都不想孩子哭?

一提到这个问题,很多人肯定会嗤之以鼻,这不废话么,谁喜欢孩子哭啊,开开心心的多好啊,孩子哭他自己不也难受吗?哭多了身体也受不了啊。

在很多人眼里,“哭”并不是一种好情绪,“笑”才是好情绪,所以,他们都希望孩子能够赶紧“摆脱坏情绪,调整到好情绪”。

但事实上,哭或者笑都是孩子儿童时期最常见的两种情绪,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所谓“坏情绪”只是我们家长给孩子贴的标签,

因为孩子的“哭”影响到我们了,让我们的情绪“变糟糕了”,所以对我们来说,孩子的哭才是“坏情绪”。

如果孩子在家里哭还好,一旦在外面哭起来,父母恨不得有什么办法让孩子立刻停止哭泣,这种想法的底层逻辑就是不想让旁人看起来“我们是坏父母”。

因此只要孩子不哭,啥办法都行。

所以你看,问题的本身不在孩子,而在家长,我们采取各种办法制止孩子哭泣,实际上解决的并非孩子的问题,而是我们自己的问题。

试问一下,有多少家长在制止孩子哭泣的过程中,真心实意的去想过孩子为啥哭?想过去寻找孩子哭泣的根本原因?在家里或许偶尔还有这种耐心,在外面大都就不会了,只想着孩子赶紧停止哭泣。

孩子哭泣,其实是自我疗伤的重要手段

孩子从出生起,第一个要学会的就是哭,哭泣代表了孩子要表达的各种需求情绪,饿了要哭、尿了要哭、难受了要哭、害怕了要哭等等。

对于孩子来说,哭是他们有问题、表达需求的唯一交流方式。

还有许多家长觉得,孩子爱哭如果不制止,就会让娃养成坏习惯,于是就会选择性的忽视宝宝的哭泣,实际上是在忽略娃的求救信号,久而久之,孩子的安全感就会建立不起来,变得患得患失。

伴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们的哭声中会包含更多的含义,家长如果只是一味的制止孩子哭泣,反而会影响他们对自己情绪的正确认知。

他们本身十分难受,除了哭不知道该怎么办,而通过哭来向父母求助的这种方式往往又会被父母制止,在无助的同时他们还会下意识的认为,父母不关心我,不爱我,不在乎我。

仔细想想你面对孩子哭泣时说的话就知道了。

  • “宝宝不哭,坚强起来。(直接否定孩子情绪)”
  • “别哭了,烦不烦啊!(反感、讨厌)”
  • “哭啥哭,再哭揍你了啊(威胁、恐吓)”
  • “有啥可哭的,哭能解决问题吗?(抱怨)”
  • “你瞅瞅别人家孩子,咋就你这么爱哭呢!(否定孩子)”
  • “好了好了,咱不哭了,吃颗糖就好了/咱们玩玩具去。(转移注意)”

家长的这些语言和态度,其实从根本上就没有正视孩子的情绪,只是在给予孩子否定,他们的问题并未因此得到解决,情绪也没有释放出来。

我们成年人还知道通过唱歌或者运动释放情绪,调整身心,而对于孩子来说,哭,是他们当下唯一释放情绪的方式,但往往这种方式还被父母否定了。

情绪越被压制,就会越来越强。如果孩子从小就不被允许哭泣,习惯压抑自己的情绪想法,长大后就愈发不会处理自己的情绪问题,久而久之性格上就会出现问题,形成缺陷。

请把哭泣的权利还给孩子

不让孩子哭的父母都是愚蠢的。尊重孩子的情绪,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这才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情商教育。

父母的尊重和认可情绪,会让孩子不至于为了取悦父母或者取悦他人而压抑自己。能够让他们真实的做自己,也能懂得如何照顾他人的感受。

当孩子哭泣时,我们可以轻轻地抱住孩子,告诉孩子想哭就哭吧,然后询问孩子“为啥想哭?”或者给出答案让孩子选择,“是因为XXX才哭的吗?”

等到孩子给出肯定答案,我们再次询问,“那需要我做些什么你才会好受一点?”后面的事情按部就班就行了。

如果你的孩子还不能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意愿,那么也很简单,让他好好的哭一场就行了,等孩子哭完了,家长记得帮娃拍拍后背,用热毛巾擦擦脸,平复一下孩子的情绪。

然后告诉孩子,“没事。想哭就哭吧,妈妈陪着你呢。”这就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