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妈妈让儿子学切菜,可儿子却拿剪刀剪,妈妈十分生气。有个妈妈逼孩子喝水,孩子说:“我不渴,能不能不喝?”妈妈说:“不行!”孩子说:“为什么?”妈妈说:“为了你健康!”有个妈妈嫌孩子不洗澡,可孩子洗了澡,又嫌洗得太长。这些场景司空见惯,孩子会用两种方式应对。


一是叛逆。

在孩子看来,一旦承认了我们的要求是有合理性的,就担心我们会提更多、更高的要求。不如采取一概拒绝的态度,这也会是对待老师的态度,一旦得手就让孩子享受到了成功。


二是放弃。

当我们总在看孩子的差距时,批评永远多于表扬,孩子会自暴自弃,这种显性的故意放弃本质上还是叛逆。但更多的孩子会变现得很努力,却丧失了主动思考。这种隐性的放弃会让家长很满意,却可能带来自杀和精神失常等更严重问题。即使没有那么严重,孩子的潜能远没有发挥,变得没自我、没主张,就是现在流行的“空心症”。


亲子之间常为实现要求和抵制要求发生火拼,我们不顾效果,一味地坚持要求,是典型的服从教育。在服从教育下,当服从和主动学习发生矛盾时,我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服从,对立和达不到要求就是必然的。如何摆脱困境?现代化的教育是自立教育,要实现要求的个性化,不提不合理要求。


什么是不合理要求?实现不了的要求就是不合理要求!很多家长发现打骂不管用,听说家庭法治,就如获至宝,结果依然不管用。没想过改变要求,打骂不管用,别的方法更不管用。判断要求合理最简单的标志是,有没有要求的调整机制。法治首先不是实现要求的机制,而是调整不合理要求的机制。根据量化的结果,量化调整要求,确保我们和孩子的各自要求经常实现,是继续努力的根本动力。



成功的教育是体验,家庭法治是体验教育的具体形式。要想落实体验教育,首先要杜绝讲道理,这在根本改变了问题的责任归属,只要达不到要求,要么反思要求的合理性,要么反思方法的有效性。不是少讲,而是不讲。因为习惯于讲道理,已然把自己当做了正确的化身,就不会反思要求。优秀的老板不爱唠叨,如果不能首先学会闭嘴,想唠叨时就唠叨,唠叨多少,体验教育的功效就减少多少。


习惯于讲道理的家长,会让孩子学习《三字经》、《弟子规》等古代经典,这么多年过去了,究竟产生了多少现实效果?传统经典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只有要求,没有实现要求的具体方法。


我们会说,跟孩子讲道理,有时候还是管用的。不少孩子在复述我们讲的道理时,头头是道,但很可能只是背诵了标准答案而已,孩子一开始更多是担心我们生气,或者想避免不胜其烦的唠叨,才选择了听话。但这会激发我们习惯于唠叨,这会导致很多品学兼优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判若两人。


如果问孩子最讨厌我们什么,答案多是唠叨。我们往往越无效越唠叨,是想让自己安心,做不好的责任在孩子,可后果要自己承担,能安心吗?服从教育盛行时,流行体罚,本质还是体验教育。幼儿出于爱和安全的需要而讨好我们,也是体验教育。但人治下的体验教育,效果是高度不确定的。


打骂和行贿也会有效,但这是我们求孩子的方式,有效的体验教育是孩子求我们的方式。好方式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就是用管大人的办法管孩子。改革开放为什么成功?就是打破了千古传承的老方式,把物质奖励当成主流模式,人们争相做好,用任正非的话说:“我们的员工80%是雷锋”。


孩子是不同的,社会是多元的,要求必须个性化;

要求是无限的,方法是有限的,方法必须标准化。

改变要求,固定方法,教育轻松又成功。

搜索公众号《父母顾问》,学习家庭法治,用管大人的办法管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