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自己当了爸妈才明白,做父母的为什么有那么多操不完的心。

只要是娃的事,无论大小,总是会牵动着自己的神经。娃是个小婴儿的时候如此,等到他长大上了幼儿园了以后还是会这样。

就说朵朵吧,她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我每天都担心的不行,老是在家胡思乱想。

一会儿担心她今天有没有好好吃饭;

一会儿担心她有没有被人欺负;

一会儿又担心老师能不能照顾好她;

……

放学接她的时候,我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

好在朵朵是个乐意分享的孩子,我问一句,她能叽叽喳喳说好久。

我把这事当趣事分享给闺蜜的时候,他们一个个羡慕到不行,纷纷问我到底是怎么跟朵朵说的?为什么每次问自家娃要不一脸茫然,要不三棍子打不出屁,要不跟自己完全不在一个频道?

仔细问了以后才发现,大家的问话方式实在是有太多问题了。

就比如说闺蜜小米妈妈吧,每天最喜欢问自家孩子的就是:“在幼儿园过得怎么样?”

小米回一句“好或者不好”,这天就没法再聊下去了。

其实我们把这件事情放在自己身上,换位思考一下就知道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回答或者分享了。

比如你下班一天归来老公或者父母问你一句,工作怎么样?大多数人恐怕都觉得平平无奇,没有什么好说的。也有可能说了,他们听不懂,聊着就聊不下去了。

所以,想要从孩子嘴里问出我们想要的话,正确的问话方式实在太重要了。

今天咱们一起来聊一聊,到底应该怎么跟孩子说话,他才愿意跟我们分享幼儿园的生活呢?

对于娃来说,他们的理解能力和信息搜集整合能力没有发展完善,对于咱们问“在幼儿园过得怎么样?”这样广而泛的问题,他们是很难理解你要问什么,然后搜索整合出相应的答案。

所以咱们在问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具体到事情。

比如说:

今天在幼儿园老师有没有带你玩游戏啊?玩了什么游戏呢?

如果是合作类的游戏,可以再继续追问:

“你和谁一起组队玩游戏?”

“玩得开不开心?”

这样问题会特别具体,娃也能够比较快速的找到答案,再传递给你。

很多宝妈问娃话的时候,如果半天问不出个什么,就会有些急躁,语气也不知不觉的变重。你越是这样,娃越紧张越说不出什么来。

还有些娃本来性格比较内向慢热,在幼儿园里的生活并不是十分得意,如果你再用质问的语气问他,他可能会变得更加抵触。

再加上娃自我意识的发展,开始渴望独立,不希望妈妈再对自己管东管西的,问话变得难上加难。

因此,我认为与其问话,倒不如抽一个时间,母子俩人在非常轻松的氛围下来分享生活。

现在幼儿园老师都会在家长群分享学的东西,我们可以从这方面入手。

有一次,老师发了朵朵班上学唱新儿歌的视频,我看了以后,回家就问了朵朵是不是学了新歌。

活泼大方的朵朵立马就给我高歌了一曲。

当妈这么多年,拍娃彩虹屁这件事,我已经熟练到不行,立马就说“宝宝这么快就学会唱新歌了,还唱的这么好,一点错都没有。我小时候学唱一首歌,学了两三天还跑调。”

说完我还给朵朵表演了一下,自己跑掉跑的有多夸张,把她逗得哈哈大笑,立马给我分享了学新歌时候发生的事情。

有宝妈肯定会说,我家娃没有朵朵外向要怎么办呢?

这的确需要另一个方法,那就是把提问改成向孩子讨教问题。

比如,妈妈的同事小谷阿姨说,自家的小妹妹要在班上表演一首歌,可是她不会唱。宝宝今天有没有学什么新歌?可以教给妈妈吗?妈妈回头再教给小妹妹,她一定会被特别高兴解决了这个难题。

娃的内心其实是非常善良的,能够帮助他人一定会让他有巨大的成就感。

让娃感受到自己是与你在聊天,在分享生活,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放松下来,沉浸在谈话中,话自然也就变多了。

有宝妈总是担心娃在幼儿园是不是受欺负了,老师对他好不好,所以在问娃问题的时候,总是会不自觉地加入一些负面情绪,和引导性话语在里面。

比如“小朋友有没有欺负你?”或者“老师会打/骂人吗?”

这类问题把其他同学和老师放在了娃对立面,给他一种潜意识——同学会欺负我,老师会打骂人。

大家想了解娃有没有被欺负,完全可以从他们一天的活动入手,和他们聊聊今天新学习的游戏,和小朋友们有什么互动,老师又做了什么。

在聊天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他有社交方面的困难,也应该及时给予帮助。

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娃参与游戏,和其他小朋友交往的积极性,也能帮助我们更快地了解他们在学校的交际圈。

有宝妈宝爸平时忙于工作,陪娃也只是陪他做做游戏,却很少想着要去跟娃沟通交流,所以娃不愿意分享,亲子之间并没有足够的信任。

等到娃上幼儿园、上小学了,想要了解他们的生活,却发现无论如何都无法建立起亲子沟通的桥梁。

所以咱们平时就要多与娃沟通,让孩子信任我们,千万不要事到临头了再来磨枪,那样只会事倍功半!​​​​